學問淵源汲綆深,逢時肯作子光瘖。
平泉舊圃多奇石,栗里閑居只素琴。
終竟封侯憑燕頷,莫夸對客割牛心。
向來謝傳游山伴,尚有白頭支道林。
次曾都倉韻。宋代。釋善珍。 學問淵源汲綆深,逢時肯作子光瘖。平泉舊圃多奇石,栗里閑居只素琴。終竟封侯憑燕頷,莫夸對客割牛心。向來謝傳游山伴,尚有白頭支道林。
釋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續補高僧傳》作生紹興甲寅,卒嘉定丁丑,誤提前了一個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東)人,俗姓呂。年十三落發,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續高僧傳》卷一一、《續燈正統》卷一一。 釋善珍詩,以日本寬文十二年藤田六兵衛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為底本,編為一卷。 ...
釋善珍。 釋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續補高僧傳》作生紹興甲寅,卒嘉定丁丑,誤提前了一個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東)人,俗姓呂。年十三落發,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續高僧傳》卷一一、《續燈正統》卷一一。 釋善珍詩,以日本寬文十二年藤田六兵衛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為底本,編為一卷。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隴上遇雨。宋代。劉跂。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歷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既僨而起倏復顛,墮策失轡心茫然。從者好在無自苦,履穿衣敝吾償汝。我亦短褐不得完,掛樹一裂長尺五。此生辛勤身不辭,七歲嬌女三歲兒。泥涂模糊啼午饑,買餅一百汝勿啼。滹沱麥飯蕪蔞粥,咄汝豈得長食肉。仰天長嘆冠纓絕,下馬納屨踵亦決。張儀舌在雖自知,范叔衣寒一何切。人生貧賤烏足悲,行吟不顧妻罵隨。寄聲公等勿誚我,富貴莫忘牛衣時。
次韻和韓子華內翰於李右丞家移紅薇子種學士。宋代。梅堯臣。 紅薇花樹小扶疏,春種秋芳賞愛余。丞相舊園移帶土,侍臣清署看臨除。薄膚癢不勝輕爪,嫩干生宜近禁廬。此地結根千萬歲,聯華榮莫比茅茹。
踏莎行。元代。譚處端。 舍俗修行,超塵歸素。安恬寂淡忘思慮。顛狂猿馬鎖空房,靈源一點常教住。莫覓金翁,休搜龍虎。清清閑暇逍遙做。慧風吹散嶺頭云,一輪月照曹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