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長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強。
山大地脈厚,小民十尺長。
耕田破萬頃,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俠,皆可荷弩槍。
勇力不自驕,頗能啖干糧。
天意此有謂,故使連西羌。
古人遭邊患,累累斗兩剛。
方今正似此,猛士強如狼。
跨馬負弓矢,走不擇澗岡。
脫甲森不顧,袒裼搏敵場。
嗟彼誰治此,踧踧不敢當。
當之負重責,無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揮據胡床。
郡國遠浩浩,邊鄙有積倉。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戰傷。
此事久不報,此時將何償。
得此報天子,為侯歌之章。
上田待制。宋代。蘇洵。 日落長安道,大野渺荒荒。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強。山大地脈厚,小民十尺長。耕田破萬頃,一稔粟柱梁。少年事游俠,皆可荷弩槍。勇力不自驕,頗能啖干糧。天意此有謂,故使連西羌。古人遭邊患,累累斗兩剛。方今正似此,猛士強如狼。跨馬負弓矢,走不擇澗岡。脫甲森不顧,袒裼搏敵場。嗟彼誰治此,踧踧不敢當。當之負重責,無成不朝王。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右手握麈尾,指揮據胡床。郡國遠浩浩,邊鄙有積倉。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戰傷。此事久不報,此時將何償。得此報天子,為侯歌之章。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
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滿江紅 其一 慶云劉氏婦回生紀事,代星謀。清代。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長埋枯骨。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云屯馬,奔如沸。雷轟炮,聲如接。是誰向、黃沙白草,返魂偏爇。烽火無情珉玉險,干戈有縫菤葹活。把團圞、八口抵馨香,同垂節。
和育王十二題·明月臺。。李覯。 月色固無改,臺基亦不壞。嗟哉翫月人,古來誰更在。
薄倖 滕王閣懷古。。高深。 滕王何在。悄不見、歌容舞態。有閣外、西山幾點,檻外長江一帶。秖共他、少年王郎,憑闌感嘆無聊賴。卻客底逢歡,尊前得句,序出風流佳槩。又怎奈、嬉游處,人散后,韶華易改。如今但暮雨,朝云來去,落霞孤鶩長千載。此情誰解。嘆萍蹤、我亦漂流,未了江山債。霜髭盡短,贏得愁心似海。
除夕太原府四首。明代。程可中。 檀槽鐵撥素絲弦,此技都夸三晉專。里耳只今貪小令,金元遺調漸無傳。
征西大將軍京陵王公會射堂皇太子見命作此詩。魏晉。陸云。 玄綱峻極。天罔既纮。文武方升。允茲兼弘。峨峨高夏。有肅其涼。公侯戾止。騄驥龍驤。善問如林。在會鏘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