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無日不懷歸,又是春山聽子規。休嘆豺狼迷道路,似聞貔虎仆旌旗。
那從薄俗求青眼,還向高堂念白眉。南望孤云應目斷,殊方歲月易推移。
張仲宗有詩懷歸因次其韻勉之。宋代。沈與求。 相逢無日不懷歸,又是春山聽子規。休嘆豺狼迷道路,似聞貔虎仆旌旗。那從薄俗求青眼,還向高堂念白眉。南望孤云應目斷,殊方歲月易推移。
沈與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屬浙江)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明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荊湖南路安撫使、鎮江知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樞密院事。著有《龜溪集》。 ...
沈與求。 沈與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屬浙江)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明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權翰林學士兼侍讀,荊湖南路安撫使、鎮江知府兼兩浙西路安撫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樞密院事。著有《龜溪集》。
壽固山永言尚將軍。明代。釋今無。 百粵惠風吹瑞草,星光耿耿長庚老。寰海之區光浸中,仁壽同歌兼社舞。銀花火樹太平年,山川帶礪入幽妍。白昴之精躍申甫,一柱擎天見神武。六師總轡雄且賢,金章紫綬何翩翩。萬里霜威誇逸足,三生靈慧長青蓮。青蓮千葉照碧波,我觀佛種亦維摩。現身暫佩水蒼玉,手調陰陽分太和。文煥奪將頷下彩,威光還過髻中螺。幾回顧我生顏色,貴賤相忘笑語歷。王臣曾受付囑來,山僧敢獻三多祝。
宿宛陵書院。明代。程敏政。 自從刪述來,詩道幾更變。騷些無遺聲,漢魏起群彥。謝絕及宋沈,入眼已蔥茜。頹波日東馳,李杜出而殿。當時多渾成,豈必事精鍊。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郵傳。坐令詩道衰,花月動相眩。千載宛陵翁,惟我獨歆羨。翁詞最古雅,翁才亦豐贍。一代吟壇中,張主力不勌。遂使天地間,留此中興卷。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稱善。紛紜較唐宋,甄取失良賤。無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見。渺渺歲將夕,南來宛陵縣。頓首升翁堂,松竹猶眷眷。感慨撫陳跡,江水一再奠。我心夙景仰,我學誠襪線。上想三百篇,斯境復誰薦。
滿江紅 其一 慶云劉氏婦回生紀事,代星謀。清代。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長埋枯骨。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云屯馬,奔如沸。雷轟炮,聲如接。是誰向、黃沙白草,返魂偏爇。烽火無情珉玉險,干戈有縫菤葹活。把團圞、八口抵馨香,同垂節。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秋渾不解,先春早發向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