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愁連上下關,客窗易老鏡中顏。獨懷滄海瀛洲遠,誰念連天蜀道難。
仙路不聞歌踏踏,溪橋祇許聽潺潺。休文自有東城約,醉后應須借馬還。
和蕭叔達副使韻兼簡沈大使妙玄沈先生文舉 其一。明代。鄭真。 風雨愁連上下關,客窗易老鏡中顏。獨懷滄海瀛洲遠,誰念連天蜀道難。仙路不聞歌踏踏,溪橋祇許聽潺潺。休文自有東城約,醉后應須借馬還。
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于《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并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為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鄭真。 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于《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并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為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唐代。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渡江。宋代。孔武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志士豈懷居,征夫樂行役。東風吹高原,生意密如織。早晚卸塵鞍,皇州正春色。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八寶妝。清代。姚燮。 桃葉無家,楊花同命,一十六春如夢。漢碧紗欞煙蘚滿,抹上秋痕無縫。當年橫燭倚簫,咽露凄聲,能教抱柳纖蟬恐。不信弱蘭風悴,韶華虛哄。須為儷燕逑鶯,鬧紅劫苦,玉天行復驂鳳。悔如許、窄衫小鬢,竟遲誤、珍珠恩寵。漫魂望、家山一慟。斷蕪千里斜陽送。嘆阿母將歸,誰攜麥飯清明壟。
月映萬川 其二。清代。繆公恩。 素魄高懸出海天,飛來萬影入澄川。自然妙用皆無意,水自空明月自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