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與兀兀乘朝暉,漸入山徑行逶迤。
昨日喜與山相見,今日得與山相隨。
山中老翁迎我笑,借問久矣來何遲。
答云王都富且樂,四方車馬皆奔馳。
我雖疏慵亦勉強,天恩得邑方南歸。
山林朝市不同調,公雖高簡宜無譏。
老翁聞語更歡意,為我煮水燒松枝。
山家十錢得升酒,勸我引觴聊沃饑。
為翁一奏白雪曲,翁亦為我歌紫芝。
此聲淡泊極有味,往往世俗無人知。
山中之樂有如此,嗟我舍此將焉之。
入關山。宋代。孔武仲。 輕與兀兀乘朝暉,漸入山徑行逶迤。昨日喜與山相見,今日得與山相隨。山中老翁迎我笑,借問久矣來何遲。答云王都富且樂,四方車馬皆奔馳。我雖疏慵亦勉強,天恩得邑方南歸。山林朝市不同調,公雖高簡宜無譏。老翁聞語更歡意,為我煮水燒松枝。山家十錢得升酒,勸我引觴聊沃饑。為翁一奏白雪曲,翁亦為我歌紫芝。此聲淡泊極有味,往往世俗無人知。山中之樂有如此,嗟我舍此將焉之。
(1041—1097)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哲宗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四年,為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外制》、《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
孔武仲。 (1041—1097)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進士。哲宗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四年,為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外制》、《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叱馭庵。宋代。劉克莊。 所立未如溫太真,詎宜跬步暫忘親。乃知峻坂驅車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牡丹百詠 其十。明代。張淮。 紅玉肌容艷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后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白菊 其四。。陳肇興。 銅瓶紙帳鎮相宜,一種清寒世少知。得氣本來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相逢縞袂霜千朵,散盡黃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處,白描還要性靈詩。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吳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盤。囊紗縈臂玉,恍記汝南山。黃鵠招不來,仙子何時還。
喜遷鶯 露筋祠。清代。易順鼎。 靈旗風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香街。飄水佩。聞道花時,開遍祠門外。舊內鉤斜,南朝脂井,應笑此湖清太。紅顏盡成廟食,命薄生前何害。柳絲待,待系船重到,綠云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