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青煙柳帶柔,洞庭西去水悠悠。
故人不見沙棠楫,燕子齊飛杜若洲。
日落晚風吹宿酒,天寒江草喚新愁。
佳期寂寞春如許,辜負山花插滿頭。
上巳日獨行溪上有懷九逵。明代。文徵明。 郭外青煙柳帶柔,洞庭西去水悠悠。故人不見沙棠楫,燕子齊飛杜若洲。日落晚風吹宿酒,天寒江草喚新愁。佳期寂寞春如許,辜負山花插滿頭。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贈吳孝父歸黃山。明代。區大相。 黃山連碧虛,上有軒轅居。丹臺久蕪沒,何客此結廬。結廬獨長往,早發金庭想。高揖曹阮輩,煉藥恣偃仰。紫房閉綠苔,清澗裊云來。丹井昔常潔,瑤宮今始開。自為黃山客,醉拂黃山石。兀然發孤嘯,千峰斂暮色。何時啟石關,投足遍人寰。意欲窮九有,歸臥云松間。君去亦多時,君來何太遲。容成與浮丘,招手白云期。昔落風塵里,名姓在人耳。今返煙霞際,悠然與終始。三十二蓮峰,蕩漾金芙蓉。歸來當見憶,云鶴許相從。
哭中齊兄三首。宋代。汪炎昶。 我方纏世故,而已返于真。亦豈異流俗,自難逢若人。病多獨嗜學,客至不知貧。毫發獨無媿,情鐘骨肉親。
題喻彌陀接待院。宋代。釋寶曇。 作成寶缽梅花供,帶得金池蓮葉香。百億萬僧同一飽,彌陀接待勝諸方。
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明代。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清都觀答幼遐。唐代。韋應物。 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興高清露沒,渴飲瓊華漿。解組一來款,披衣拂天香。粲然顧我笑,綠簡發新章。泠泠如玉音,馥馥若蘭芳。浩意坐盈此,月華殊未央。卻念喧嘩日,何由得清涼。疏松抗高殿,密竹陰長廊。榮名等糞土,攜手隨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