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跡勞勞愧野鷗,眠沙泛碧蓼花秋。燒燈夜發豐城道,誰信臨江五日留。
豐城夜行。明代。張弼。 蹤跡勞勞愧野鷗,眠沙泛碧蓼花秋。燒燈夜發豐城道,誰信臨江五日留。
(1425—1487)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為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張弼。 (1425—1487)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為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舟行。宋代。趙蕃。 下水復上水,暮秋仍早秋。暫歸非去吏,觸緒苦添愁。本乏風雅作,謾于山水游。經營欲終日,人謂我何求。
安樂窩中吟 其六。宋代。邵雍。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送程三水天翼內擢。清代。陳恭尹。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