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千尋氣,詩書見道源。勛名懸北闕,喉舌重南藩。
好夢瓊花觀,涼風綠雪軒。寄言王子晉,何必事高鶱。
壽李天御。明代。釋今無。 自得千尋氣,詩書見道源。勛名懸北闕,喉舌重南藩。好夢瓊花觀,涼風綠雪軒。寄言王子晉,何必事高鶱。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用厚后弟強甫韻。宋代。劉克莊。 先皇親為扁溪庵,奎畫煌煌陽世南。多病安知年望九,歸耕何幸歲登三。新詩有弟聊相屬,前事無人與共談。作飲中仙殊不惡,何須苦淡學瞿聃。
寄息耘。元代。德祥。 顏顏白發人,窄窄黃茅屋。田園不愿多,衣食聊自足。狂來溪上行,長歌飲溪綠。家藏一束書,懶教兒孫讀。此意誰可知,高松與修竹。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宋代。劉克莊。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驪岫撥殘灰。賢如顏閔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歲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