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軍樵采供衣食,官府饑寒痛逼之。賊滿四郊無處采,忍聞半日盡逃移。
野史口號碑四十四首 其四十四。清代。劉鶚。 老軍樵采供衣食,官府饑寒痛逼之。賊滿四郊無處采,忍聞半日盡逃移。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劉鶚。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枕上聞風。明代。紀青。 疏懶而今成自然,醒來不是聽雞年。霜風一夜寒多少,重理禪衣覆足眠。
送帥從龍之睢州判官 其二。明代。區懷瑞。 君本淡宕人,儒術世光大。著書亙六合,不足當函蓋。劍霓拂斗墟,蘋日浮江介。誤膺州里選,乃課封疆最。山水傲雙騶,蹤跡同方外。簪紱過蚊虻,所性輕塵壒。虛將腐鼠嚇,對此鹓雛噦。去擁百城資,弩力千秋會。
夜坐同兄。明代。石寶。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流云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缊袍良非貧,所貴在清素。況值宵旰勤,側席思口苦。紅日關寸心,移孝固其所。豸角養既成,山龍門應補。乃知南阮心,不以萬金富。
蝶戀花 客中感春。清代。徐釚。 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花落處。為儂又惹閒情緒。紅淚拋殘無一語。滾滾難描,最是傷春句。試問荼蘼開似許。如何春又將歸去。
訴衷情·茫茫云海浩無邊。宋代。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和諸庵花光十梅頌 其三。。王柏。 空里翻身透出,風前玉立精神。百草頭邊未覺,還他獨占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