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游于鄉之校,眾口囂囂。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痹唬骸昂位佳??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于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奔揉l校不毀,而鄭國以理。
譯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個就是鄭國的子產。(他開始執政的時候),用禮制治理國家,大家還不理他那一套。來到辯論的場所--鄉校,眾人議論紛紛。有人對子產說:“毀掉鄉校議論就停止了?!弊赢a說:“有什么可擔心的呢?可以把它變成好事。哪能說是議論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見嘛。對的,我們就采納;不對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壞的),我們就防止;是好是壞,我們就觀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論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國家就要衰敗了!”鄉校沒有毀掉,而鄭國得以治理好。
注釋: 伊:句首語氣詞。僑,子產的名。禮:指治國的禮法綱紀。囂囂:喧嘩的聲音。僑,教,囂,押韻。維:語氣詞。否,惡。弭:止。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視,弭,矣,理,押韻。
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
譯文: 周初興盛,(是因為)奉養老成有德之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周厲王)衰敗,是派人監視有意見的人的結果。成功失敗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注釋: 養老乞言:周朝興盛的時候,曾奉養一些年老而有聲望的人,讓他們提意見,幫助把國家治理好。謗者:指批評國政的人。
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此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譯文: 這子產啊,執政的方式(難得)。只因為難得,才治理一個鄭國。真的都用子產執政的方式,幫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達到無限。哎!天下沒有治理好,(是因為)只有君王沒有賢臣啊。誰能繼承子產之風?(誰又具有子產之才)?我思慕古人?! ?/p>
注釋: 是:指示代詞,這個。式:法式,榜樣。維:通“惟”。這兩句是說只因子產沒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個鄭國?;?,教化。於虖:同“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