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鏟削去時官樣,演習會牧歌樵唱。老瓦盆邊醉幾場,不撞入天羅地網。
譯文:遠離了城市的喧囂,住在山水風光的鄉村,不知不覺有了老頭子的情懷,把當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學會了民歌野曲,端著老瓦盆和幾個農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羅地網的官場。
注釋:熏陶成野叟情:感染和陶冶成為老農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農。時官樣:時髦官員的模樣,流行的官僚架勢。老瓦盆邊:粗陋的陶制酒器。這是元曲中習用的詞語。天羅地網:喻法制森嚴、危機四伏,無法逃出官場中設置的陷阱。
達時務呼為俊杰,棄功名豈是癡呆?腳不登王粲樓,手莫彈馮讙鋏,賦歸來竹籬茅舍。古今陶潛是一絕,為五斗腰肢倦折。
譯文:發達了被人喚作俊杰,放棄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癡呆嗎?不學那王粲登樓,馮讙彈琴,他們只是追求功名,辭官歸隱竹籬茅舍,古今只有陶淵明是真俊杰,不為那五斗米折了腰。
注釋:達:通曉。王粲:漢未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喪亂,他避難荊州,投靠劉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樓賦》抒發自己久客異鄉,才能不得施展所產生的思想情緒,主旨仍是對功名的熱衷。手莫彈馮讙鋏:馮讙在孟嘗君家里作客,沒有得到重視,于是彈鋏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有了魚,又說“出無車”;有了車,又說“無以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