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譯文:有人邊行走邊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兩種聲音都令我心中傷悲,遠處的燈火夜空的疏星,漸漸地趨向暗淡低微。
注釋:野宿:住宿在郊外。行歌:邊行走邊唱歌,借以抒發感情、表達意愿等。《晏子春秋·雜上十二》:“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微:暗淡低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譯文:病眼睡不著并非因著守歲,鄉音無人為伴我苦苦地思歸。
注釋:守歲:除夕習俗,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鄉音:家鄉的口音。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譯文: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知道冬霜重滿是寒氣,剛洗過頭發覺得輕松,卻感知鬢發又已變稀。
注釋:重衾:多條被子。沐:洗發。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譯文:多謝殘燈并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里許我相伴相依。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譯文:來到江南見舊歲三度辭去,真怕終身要奔走在道路。
注釋:歲云徂:謂年歲辭去。徂,往。
老去怕看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譯文:年紀老大怕看新的日歷,辭官歸鄉準備學寫舊的桃符。
注釋:歷日:這里指日歷。桃符: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農歷元旦,用桃木板畫二神于其上,懸于門戶,以驅鬼避邪。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后改書于紙。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譯文: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這病客的胡須偏被霜雪找尋。
注釋:煙花:泛指春景。青春:春季。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譯文:縱使窮愁潦倒但愿贏得此身長健,不怕輪到我最后一個把屠蘇酒飲。
注釋:博:贏得。長健:身體健康。屠蘇:酒名,也作“酴酥”、“屠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