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縣西北)人。約生于725年(唐開元十三年)。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后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云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公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郊,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孟云卿的詩文(18篇) 孟云卿的名句(2條)
孟元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功參軍,行前夜飲話別,并以詩相贈,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都,城湖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
元結極為推重孟云卿的詩。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編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時7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云卿詩5首。詩作如實地描寫了當時民眾在戰亂中的苦難,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以及與親朋故舊的情誼。766年(唐朝大歷元年),孟云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中元結自稱:“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學相友,幾二十年…… 材業,次山不如云卿;詞賦,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歲,云卿聲名滿天下。
孟云卿是元結所編《篋中集》中七詩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樣,長于五古,氣格高古,力追漢魏,屏絕藻彩,一歸淳樸。杜甫《解悶十二首》其五說:“李陵蘇武是吾師,孟子論文更不疑,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認為孟云卿詩,源自相傳的“蘇李詩”。高仲武以為“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陳子昂)”(《中興間氣集》),則說明孟詩在當朝的師承。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孟云卿為“高古奧逸主”,可說明孟詩的高古風格在唐中期確能別樹一幟。他的詩歌題材較窄,多慨傷道德風氣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傷時二首》之一)這樣的詩句,則為人們所稱道。在藝術上,清代吳喬《圍爐詩話》說,孟云卿詩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實際的。
《全唐詩》編孟云卿詩1卷,計17首,外零句4句。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寒食。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新安江上寄處士。唐代。孟云卿。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人遠禽魚靜,山空水木寒。嘯起青蘋末,吟矚白云端。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
鄴城懷古。唐代。孟云卿。 朝發淇水南,將尋北燕路。魏家舊城闕,寥落無人住。伊昔天地屯,曹公獨中據。群臣將北面,白日忽西暮。三臺竟寂寞,萬事良難固。雄圖安在哉,衰草沾霜露。崔嵬長河北,尚見應劉墓。古樹藏龍蛇,荒茅伏狐兔。永懷故池館,數子連章句。逸興驅山河,雄詞變云霧。我行睹遺跡,精爽如可遇。斗酒將酹君,悲風白楊樹。
句。唐代。孟云卿。 群物歸大化,六龍頹西荒。(《感懷》)安知浮云外,日月不運行。(苦雨。見張為《主客圖》)
汴河阻風。唐代。孟云卿。 清晨自梁宋,掛席之楚荊。出浦風漸惡,傍灘舟欲橫。大河噴東注,群動皆窅冥。白霧魚龍氣,黑云牛馬形。蒼茫迷所適,危安懼暫寧。信此天地內,孰為身命輕。丈夫茍未達,所向須存誠。前路舍舟去,東南仍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