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464)即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南朝宋文帝第三子。初封武陵王,歷任湘、雍、徐等州刺史,都督諸州軍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率軍鎮壓江漢蠻民起義。后文帝為太子劉劭所殺,率兵進討,至新亭即位稱帝,殺劉劭。在位期間,剪除宗室,重用中書通事舍人戴法興、巢尚之、戴明寶,使專朝政。推行土斷,并限制占山封水,抑制大族,加強君權,在位十一年。廟號世祖。 劉駿的詩文(27篇)
齋中望月詩。南北朝。劉駿。 褰幕蕩暄氣,入夜漸流清。微微風始發,曖曖月初明。思因往物深,悲以歸云盈。
離合詩。南北朝。劉駿。 霏云起兮泛濫。雨靄昏而不消。意氣悄以無樂。音塵寂而莫交。守邊境以臨敵。寸心厲于戎昭。閣盈圖記。門滿賓僚。仲秋始戒。中園初凋。池育秋蓮。水滅寒漂。旨歸涂以易感。日月逝而難要。分中心而誰寄。人懷念而必謠。
華林都亭曲水聯句產柏梁體詩。南北朝。劉駿。 九宮盛事予旒纊。三輔務根誠難亮。策拙枌鄉慚恩望。折沖莫效興民謗。侍禁衛儲恩逾量。臣謬叨寵九流曠。喉唇廢職方思讓。明筆直繩天威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