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惺(1574~1624) 明代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里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鐘譚”。 ...
鐘惺。 鐘惺(1574~1624) 明代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里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鐘譚”。
尹樓巖久留華亭。宋代。朱南杰。 風雷昨夜揭窗紗,未信樓巖不憶家。和靖山頭春到了,莫因尋鶴負梅花。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發虹縣。宋代。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旁觀波瀾起,萬柁攢舟航。一跌性命已,豈惟肌骨傷。不如榆柳堤,中路穩騰驤。去家漸及旬,猶走淮楚疆。卻視故山隱,忽在天一方。東軒復難到,蘭芷媚幽香。馳光不可留,游女已采桑。
贈得一禪師。宋代。敖陶孫。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空山吼獅子,暗壁縛於菟。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秋夜。宋代。方一夔。 露白初濡木,星虛漸集房。蛾飛爭墮水,魚退急投梁。搗練堤防冷,收禾準備荒。只愁棗紅地,萬馬逐殘羌。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