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靈無停機,四序互相更。
唯有暮春節,在昔重其名。
姬旦城洛邑,多士方來并。
羽觴隨流波,逸語存遺聲。
秦王臨河曲,高會列簪纓。
金人貢長劍,夷夏俱來盟。
偉哉伯王業,小人非所營。
獨愛晉諸賢,流風有余清。
亭皋列茂樹,修竹蔭崢嶸。
幽蘭交綠阪,清湍左右鳴。
濟濟少長集,鮮鮮春服明。
中有王與謝,文華冠群英。
沿坻玩流轉,列坐無所爭。
觴來不復停,篇翰隨意成。
一醉達天和,曠然遺死生。
俯仰宇宙間,何物累其情。
我欲效斯人,茲晨且游行。
如何千金諾,翻自意所輕。
嘆逝懷方結,望來念徒縈。
良游誠難遇,默默掩柴荊。
三月三日期黃許二山人游覽不至因寄。明代。張羽。 曜靈無停機,四序互相更。唯有暮春節,在昔重其名。姬旦城洛邑,多士方來并。羽觴隨流波,逸語存遺聲。秦王臨河曲,高會列簪纓。金人貢長劍,夷夏俱來盟。偉哉伯王業,小人非所營。獨愛晉諸賢,流風有余清。亭皋列茂樹,修竹蔭崢嶸。幽蘭交綠阪,清湍左右鳴。濟濟少長集,鮮鮮春服明。中有王與謝,文華冠群英。沿坻玩流轉,列坐無所爭。觴來不復停,篇翰隨意成。一醉達天和,曠然遺死生。俯仰宇宙間,何物累其情。我欲效斯人,茲晨且游行。如何千金諾,翻自意所輕。嘆逝懷方結,望來念徒縈。良游誠難遇,默默掩柴荊。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杰”,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樸實含華。書法纖婉有異趣,仿佛謝莊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于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
張羽。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杰”,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樸實含華。書法纖婉有異趣,仿佛謝莊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于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游南岳 其一。明代。區大相。 南州盛火德,衡岳應朱爵。拔地勢嵯峨,摩天氣回薄。五嶺聳近峙,九江淪巨壑。秩祀崇百王,典禮光述作。在昔有虞世,巡狩窮蠻落。夏后體明德,玉字亦參錯。不知何代王,柴望阻灊霍。南風豈不競,皇德詎能博。輦路鞠榛莽,云衢成寂寞。緬惟赤帝居,降神諒有托。寧止宅仙靈,豈但富鸞鶴。往哲夙所欽,勝游追前諾。幽探岣嶁碑,廣張洞庭樂。去矣逝鴻冥,詎云屈龍蠖。
水調歌頭 姑蘇臺。宋代。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認群峰,尋四塔,半煙橫。平生感慨,況逢佳處輒銷凝。休說當時雕輦,不見后來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畫欄拍,飛燕兩三聲。
寄詩(一作絕微之)。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送僧懷師古庵住惠山并寫竹枝以贈。明代。王紱。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別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