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盛歸朝闕,虛寂在川岑。山梁協孔性,黃屋非堯心。
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流云起行蓋,晨風引鑾音。
原薄信平蔚,臺澗備曾深。蘭池清夏氣,修帳含秋陰。
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嵚。睇目有極覽,游情無近尋。
聞道雖已積,年力互頹侵。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樂游應詔詩。南北朝。范曄。 崇盛歸朝闕,虛寂在川岑。山梁協孔性,黃屋非堯心。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流云起行蓋,晨風引鑾音。原薄信平蔚,臺澗備曾深。蘭池清夏氣,修帳含秋陰。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嵚。睇目有極覽,游情無近尋。聞道雖已積,年力互頹侵。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
范曄。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江上行三十首 其十三。明代。鄧云霄。 月落西風急,秋螢點點流。卻疑江上女,半夜弄珠游。
初至京與元美明卿子與分韻 其二。明代。李攀龍。 北風吹折九河冰,五馬如龍度李膺。把袂中原來氣色,開樽碣石倚憑陵。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慚漢股肱。詞賦祗今吾黨在,將因顧眄一先登。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四十三。清代。姚燮。 秦塵起關朔,西挾太行走。排風入東界,齊魯遍蒼狗。高天掛木葉,白日墮星斗。奔車陷低穴,驚馬折其首。誰摶九州土,上與塞天口。不測誠難虞,在境已身受。但持艱險暫,自得順平久。廓清還太虛,渣滓復何有?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冷煙濕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詠三友花。清代。孫元衡。 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銀盤。繡成翠葉為紋巧,蒂并叢花當友看。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干。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游。何似天風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