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送奔濤遠,風收駭浪平。截流張旆影,分岸走鼙聲。
獸逐銜波涌,龜艨噴棹輕。海門凝霧暗,江渚濕云橫。
雁翼看舟子,魚鱗辨水營。騎交遮戍合,戈簇擁沙明。
謬履千夫長,將詢百吏情。下車占黍稷,冬雨害粢盛。
望禱依前圣,垂休冀厚生。半江猶慘澹,全野已澄清。
愛景三辰朗,祥農萬庾盈。浦程通曲嶼,海色媚重城。
弓日鞬櫜動,旗風虎豹爭。及郊揮白羽,入里卷紅旌。
愷悌思陳力,端莊冀表誠。臨人與安俗,非止奉師貞。
渡西陵十六韻。唐代。李紳。 雨送奔濤遠,風收駭浪平。截流張旆影,分岸走鼙聲。獸逐銜波涌,龜艨噴棹輕。海門凝霧暗,江渚濕云橫。雁翼看舟子,魚鱗辨水營。騎交遮戍合,戈簇擁沙明。謬履千夫長,將詢百吏情。下車占黍稷,冬雨害粢盛。望禱依前圣,垂休冀厚生。半江猶慘澹,全野已澄清。愛景三辰朗,祥農萬庾盈。浦程通曲嶼,海色媚重城。弓日鞬櫜動,旗風虎豹爭。及郊揮白羽,入里卷紅旌。愷悌思陳力,端莊冀表誠。臨人與安俗,非止奉師貞。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
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臘月十四夜將歸復宿江樓。明代。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廣宗寺。明代。孫傳庭。 靈鷲峰南半麓高,護持曾此荷宸褒。殘碑漫訝沈苔蘚,功德元逾銅瓦牢。
戊辰元日。明代。李開先。 六十余齡兩戊辰,今辰猶是未衰人。青藜杖棄長行健,綠柳條新遠望真。早起書云聊卜歲,不須曝日已知春。林居朝闕同鄉老,尚憶當年拜紫宸。
和劉太守十州詩·煙嶼。宋代。陳瓘。 靄靄紛紛緣底事,故來波上罩晴沙。莫教散入滄溟去,卻恐能迷上漢槎。
道路古事(三首)。明代。傅汝舟。 秋氣感長門,出門觀列星。東井聚五緯,玄象豈非明。鳴鶴思晨集,冘晙迅宵征。徘徊白露下,傷我美人情。踽踽回空房,彼彗見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