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春時節百花明,何必繁弦列管聲。借問近郊行樂地,潢溪山水照人清。
是游也得小松黃楊各四本植于公署之西窗戲作五絕呈邑令張寺丞。宋代。程顥。 中春時節百花明,何必繁弦列管聲。借問近郊行樂地,潢溪山水照人清。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親撰及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收入《二程全書》。 ...
程顥。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親撰及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收入《二程全書》。
奉家兄里門來書二首 其一。清代。金應澍。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后輩謀偏遠,勉紹先型志好伸。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繇佛山溯流仙城望海珠寺。明代。謝元汴。 敢以批鱗筆,來探江上珠。流多興廢事,寫出霸王圖。黃纛蠻君貴,牂牁漢跡孤。不須臨碣石,炎澥小蓬壺。
燈夕迎紫姑神。宋代。張玉娘。 淑氣回春雪漸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萬點交秋月,鼓角三更度曉風。燭影暈迷光綽約,簾環聲徹佩玲瓏。不妨鳥篆留仙跡,鳳輦殷勤出紫宮。
春旱既甚禱祈未應小園即事。宋代。文彥博。 渴望甘膏蘇旱歲,日趨祠廟罄虔祈。春風也解相欺罔,鼓扇楊花學雪飛。
題劉教諭兩山書堂。明代。楊榮。 左峰儼飛蓋,右峰如聚轂。兩峰并高寒,對峙氣清淑。羨爾志沖澹,于焉構書屋。中藏萬卷馀,瑯瑯時誦讀。素燈深夜雨,瀟瀟響梧竹。豈無青藜翁,殷勤訪天祿。白云東西飛,蒼翠宛在目。于茲移教鐸,遠度松溪曲。靜對湛盧清,難忘故山麓。寫此寓高情,尚慕紫陽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