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家無怨住襄城,世總生賢。似謝階蘭玉,馬庭梧竹,一一堪憐。富貴關人何事,且問此何緣。又踏前朝腳,領蜀山川。點檢重關復閣,尚甘棠匝地,喬木參天。中興規畫,父老至今傳。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斷緊相聯。相將又,參陪宰席,還似當年。
八聲甘州·自王家無怨住襄城。宋代。魏了翁。 自王家無怨住襄城,世總生賢。似謝階蘭玉,馬庭梧竹,一一堪憐。富貴關人何事,且問此何緣。又踏前朝腳,領蜀山川。點檢重關復閣,尚甘棠匝地,喬木參天。中興規畫,父老至今傳。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斷緊相聯。相將又,參陪宰席,還似當年。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俠客作。。歐大任。 君不見燕中高筑黃金臺,樂生慷慨從西來。揮戈談笑聊憑軾,七十齊城何有哉。君不見荊卿擊筑飲燕市,悲歌變徵聲,出祖臨易水。督亢圖成樊首函,西入秦庭觀玉幾。又不見夷門翁、屠肆兒,抱關鼓刀知是誰。一朝竊符與公子,邯鄲從此驅秦師。古來俠者此數君,叱咤萬里生風云。借身報仇不足道,持危排難寧論勛。思如雕鶚霜空肅,氣似驊騮霜坂逐。自堪鳴劍馳伊吾,誰解校書向天祿。君不見東方先生待詔時,三冬文史無不窺,徒誦四十四萬字。寧似衛將軍,救羊之尺箠。仆也落魄長安市,頗識中原豪杰士。只今匈奴犯邊鄙,四郊多壘誰之恥。便請橫行沙漠里,豈令飲馬雍奴水。朔風夜吹紫駝耳,旄頭不見三軍喜。登壇推轂更誰俟,酒酣耳熱可以起。左執干戈右弓矢,為縛天驕報天子。
端午詞·內廷。宋代。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
丹霞元旦。清代。成鷲。 天外三更來鶴神,老翁白發參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兩人。海印乍生虛室白,谷風不動明窗塵。興來策杖入云去,極目莽蒼何處春。
聞南中流言有感 其四。明代。王世貞。 裁呼小草便無聞,祇為慚他誓墓文。若道長安車馬色,春風吹作五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