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領(lǐng)玉川子,夜入支公院。
危閣邀共登,身在霜空半。
缺月穿云來,塵區(qū)未應(yīng)見。
長飚蕩寸靄,天宇痕無線。
坐久吹青燈,寒光可對面。
飄飖釋苑秀,灑落儒林彥。
相逢愛憂清景,險語寫幽玩。
野令才素慳,斗為吟毫健。
詩成萬象索,孤影轉(zhuǎn)樓殿。
游屨絕出門,高僧應(yīng)作伴。
與任道及順久二師賦小閣見月。宋代。強至。 醉領(lǐng)玉川子,夜入支公院。危閣邀共登,身在霜空半。缺月穿云來,塵區(qū)未應(yīng)見。長飚蕩寸靄,天宇痕無線。坐久吹青燈,寒光可對面。飄飖釋苑秀,灑落儒林彥。相逢愛憂清景,險語寫幽玩。野令才素慳,斗為吟毫健。詩成萬象索,孤影轉(zhuǎn)樓殿。游屨絕出門,高僧應(yīng)作伴。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
強至。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再和補庵新正三日同往山中值顧憲副。明代。施漸。 孟月逢春早,時芳欲滿林。偶同長者席,況似谷中音。斜日下清磬,高云過客襟。回舟傍微月,猶聽隔溪吟。
園中賞梅。宋代。陸游。 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未愛繁枝壓紗帽,最憐亂點糝貉裘。一寒可賀君知否,又得幽香數(shù)日留。
春伯邸樓次韻十哥所題。宋代。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fēng)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yōu)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yīng)熟,散金惟欲會鄉(xiāng)人。
嚴(yán)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明代?;矢P。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yōu)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yīng)熟,散金惟欲會鄉(xiā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