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蟬抱木鳴,帝江審音聲。清響殊口給,至聰非耳成。
百足蚿不蹶,無形風(fēng)常征。況乃含萬象,玄機(jī)不可名。
卷不盈一掬,舒之彌八纮。斯唯達(dá)士信,庸夫鮮不驚。
感遇十八首 其十五。明代。陳子升。 玄蟬抱木鳴,帝江審音聲。清響殊口給,至聰非耳成。百足蚿不蹶,無形風(fēng)常征。況乃含萬象,玄機(jī)不可名。卷不盈一掬,舒之彌八纮。斯唯達(dá)士信,庸夫鮮不驚。
(1614—1673)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歷時(shí)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后,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陳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歷時(shí)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后,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揭陽林虞笙孝廉。清代。丘逢甲。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菩薩蠻。近現(xiàn)代。章士釗。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jì)。涼日上珠蘭。秋風(fēng)一味寒。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shí)。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宋代。王安石。 白鶴聲可憐,紅鶴聲可惡。白鶴靜無匹,紅鶴喧無數(shù)。百鶴招不來,紅鶴揮不去。長松受穢死,乃以紅鶴故。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為而喜。惡者自惡,吾何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
蘆溝曉月圖。元代。陳高。 蘆溝橋西車馬多,山頭白日照清波。氈廬亦有江南婦,愁聽金人出塞歌。
綺寮怨 其三 歌席。清代。樊增祥。 我已江南游倦,不堪聽管弦。又畫閣、軟舞嬌歌,蘭陵酒、淺泛金船。白頭梨園子弟,初相見、記在天寶前。自翠華、迤邐西巡,霓裳曲、往往傳世間。紅燭影搖翠鈿。歌樓聽雨,消磨幾許華年。祇有何戡。數(shù)朝士、到貞元。秦箏十三金雁,莫再唱、念家山。銷魂黯然。憐他柳梢月,花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