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蹉跎成兩翁,悲歡邂逅笑言同。
全家欲出嶺云外,匹馬肯尋山雨中。
趨府折腰嗟踽踽,聽泉分手借匆匆。
寄聲但有加餐飯,才業如君豈久窮。
奉寄子思以代別。宋代。王安石。 南北蹉跎成兩翁,悲歡邂逅笑言同。全家欲出嶺云外,匹馬肯尋山雨中。趨府折腰嗟踽踽,聽泉分手借匆匆。寄聲但有加餐飯,才業如君豈久窮。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讀書。唐代。柳宗元。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倦極便倒臥,熟寐乃一蘇。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
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詹尚書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樹圖寄徐大參復初仍寄以詩因次其韻。元代。凌云翰。 長句和平見治音,京華猶記盍朋簪。聲傳珠履星辰近,影動金蓮雨露深。云樹有圖憑鷹寄,春山無伴聽鶯吟。懸知兩地看明月,愛國憂民共此心。
賦范司馬嘉蓮作。清代。柳是。 風流不墜莫愁城,司馬池臺勝已并。只覺花蓬連理好,盡緣人重合歡名。雙凌芍藥階前艷,并照莢蓉幕里清。從此三生懷淥水,年年開發倍含情。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