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fā),一作字泰定,號轉(zhuǎn)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xué)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調(diào)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fù)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xué)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發(fā),一作字泰定,號轉(zhuǎn)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南宋名臣、文學(xué)家、詞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陽王李琎之后?;兆诔鐚幬迥辏?106年)進士,調(diào)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累官至參知政事,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紹興十一年(1141年),貶藤州安置,后更貶至昌化軍。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復(fù)左朝奉大夫。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贈資政殿學(xué)士,賜謚莊簡。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莊簡集》等。
躡屩擔(dān)簦不厭頻,治安有策上嚴(yán)宸。朝為逆旅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
豈是天教亡寸祿,祇應(yīng)身欲到三神。從今遂泯凌云氣,掛劍寒松淚滿巾。
虞好古挽辭。宋代。史浩。 躡屩擔(dān)簦不厭頻,治安有策上嚴(yán)宸。朝為逆旅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豈是天教亡寸祿,祇應(yīng)身欲到三神。從今遂泯凌云氣,掛劍寒松淚滿巾。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兩漢。佚名。 乾元資始,坤元資生。允也圣德,同實異名。春王三朝,典冊羔行。咨爾上公,相德以登。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jié)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宋代。楊萬里。 虞丞相與趙將軍,同策江淮第一勛。大羽進賢今寂寞,凌煙頌里感風(fēng)云。
都門別曾乾義 其一。明代。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fēng)吹我行,萬籟送悲聲。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射策阻不進,羈棲欲何營。人生世路上,去住如浮萍。退者非獨拙,進者非獨明。夙興而夜寐,努力副榮名。
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清代。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