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與君別,高談氣如虹。
酒酣出三詩,遺我意何窮。
歸涂度黃花,偶遇衡人東。
問君無恙否,報言近已終。
聞之駭且疑,期君后凋松。
分攜數月耳,雞年何遽逢。
還家僅弛擔,走哭悲填胸。
夫君鄉評高,孝友古人同。
一第晚乃得,權門肯投蹤。
暫出不少留,翩翩若冥鴻。
力學老不倦,進得新有功。
惜哉干國資,已矣浮云空。
最憐親白發,行路為慘容。
頼是有子賢,接踵翔蟾宮。
朝來哀笳發,湘江雨濛濛。
月嶺掛寒斗,霜林號凄風。
斯人重難見,夜臺情得通。
挽劉監廟。宋代。廖行之。 去歲與君別,高談氣如虹。酒酣出三詩,遺我意何窮。歸涂度黃花,偶遇衡人東。問君無恙否,報言近已終。聞之駭且疑,期君后凋松。分攜數月耳,雞年何遽逢。還家僅弛擔,走哭悲填胸。夫君鄉評高,孝友古人同。一第晚乃得,權門肯投蹤。暫出不少留,翩翩若冥鴻。力學老不倦,進得新有功。惜哉干國資,已矣浮云空。最憐親白發,行路為慘容。頼是有子賢,接踵翔蟾宮。朝來哀笳發,湘江雨濛濛。月嶺掛寒斗,霜林號凄風。斯人重難見,夜臺情得通。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晚泊廖村。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正月十六日奉皇太后瀛臺看煙火即景燈詞八首 其五。。弘歷。 云霞錦繡燦瀛臺,花發何須殷七來。百子池邊麟卓犖,萬年枝上鳳毰毸。
次韻解安卿石假山。元代。程鉅夫。 夜瞻光怪晝生輝,數尺嵌巖舊見稀。欲獻楚王憂刖足,怕逢織女誤支機。斜當明月偏宜照,近逼紅塵不敢飛。中慶堂中蓬島客,相看不覺戀柴扉。
和百拙禪師韻。元代。耶律楚材。 十方世界是全身,氣宇如王絕比倫。與奪機中明主客,正偏位里辨君臣。眠云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四民。了了了時誰可曉,閑人元不是閑人。
送許處士堅往茅山。唐代。潘佑。 天壇云似雪,玉洞水如琴。白云與流水,千載清人心。君攜布囊去,路長風滿林。一入華陽洞,千秋那可尋。
借漫興一十五首 其十四。明代。陳鎰。 買得漁家一尺魚,床頭酒熟不須沽。三杯飲罷斜陽里,行看青山信杖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