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梁甫吟。兩漢。佚名。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緩步走出臨淄城的城門,遙望蕭瑟死寂的蕩陰里。
那里有三座墳?zāi)咕o相連,形狀大小都非常的相似。
請問這里是誰家的墓地,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
他們的力氣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斷系大地的繩子。
不料一朝遭到讒言,他們?nèi)藚s是因為兩個桃子的原因而死 。
誰能夠設(shè)想出這個奇計?他就是齊國的宰相晏子。
梁甫吟:據(jù)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樂府詩選》,這篇為齊地土風(fēng),可能諸葛亮作。
齊城:齊都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城北八里。
蕩陰里:又名“陰陽里”,在今臨淄城南。
累累:連綴之貌。這二句是說三墳相鄰,墳形大略相似。
田疆古冶子:據(jù)《晏子春秋·諫下篇》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齊景公,以勇力聞名于世。晏嬰因他們?nèi)耍吧蠠o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他勸景公設(shè)計除掉他們,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見,因?qū)⒍屹浗o三士,讓他們計功食桃。公孫接自報有搏殺乳虎的功勞,田開疆自報曾兩次力戰(zhàn)卻敵,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說:“當(dāng)年我跟隨君上渡黃河,戰(zhàn)車的驂馬被大黿魚銜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會游水,卻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殺死了大黿魚。當(dāng)我左手拿著馬,右手提著黿頭跳出水面的時候,岸上的人們都誤認(rèn)為是河伯。我可以說最有資格吃桃子,二位何不還回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聽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見此,凄然地說:“二友皆死,而我獨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義;所行不仁又不義,不死則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排:推也,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齊城南面的牛山。
絕:畢,盡。地紀(jì):猶“地綱”。“天綱”與“地紀(jì)”,指天地間的大道理,如“仁”、“義”、“禮”、“智”、“信”等。一朝:一旦。
晏子:齊國大夫晏嬰,歷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乃齊國名相。
參考資料:
1、沈文凡.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21
此詩為樂府古辭,屬《相和歌·楚調(diào)曲》。一作《泰山梁甫吟》。這首古辭從寫墳開始,保留了葬歌痕跡,但從內(nèi)容看,與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詠史詩,所詠為齊景公用國相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xué)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古詩三百首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89-91
詩的前四句,先從位于齊城(今山東淄博)東南蕩陰里(一名陰陽里)之三壯士冢寫起。“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步出”與“遙望”相呼應(yīng),人未到而兩眼視野先到,表明了對三墳之專注。“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這是已經(jīng)來到冢前,看清了三墳相連,形狀相似。這三墳相似,也象征著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氣好勝,皆被讒不悟。接下去六句轉(zhuǎn)而寫墳中三人的遭遇。
“問是誰家墓”,明知故問,是為了突出所詠對象。答曰:“田疆古冶子”,這是以兩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孫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緊承上句,盛贊三人勇力絕倫。排南山,推倒南山(齊城南之牛山)。絕地紀(jì),語出《莊子·說劍篇》:“此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jì)。”這里指折斷地脈。這樣的勇士,結(jié)局卻又如何呢?“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一朝,既言時間之速,也表明此陰謀之輕易得行。“讒言”二字,傾向性極明,既是對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對主謀者的有力譴責(zé)。二句寫得斬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個力能推倒南山、折斷地紀(jì)的勇士來,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實現(xiàn)殺掉三士的目的。詩句所構(gòu)成的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驚心動魄。詩至此,似可結(jié)又實未結(jié),因為還留下一個疑問,這就是“誰能為此謀”?答曰“國相齊晏子”。結(jié)尾再一次用問答句式,波瀾突起,把做國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點出來。二句看似客觀敘述,不著議論,不含感情,實則皮里陽秋,有深意在。一問,意在提醒讀者注意設(shè)此不尋常之謀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為謀之人。
“國相”,字面上是點明其身份,實際上是譴責(zé)這個居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肩負(fù)溝通上下、協(xié)調(diào)文武之責(zé)的“國相”,人當(dāng)以至此。這樣的行為與“國相”的地位、氣度、職責(zé)該是多么的不相稱。“齊晏子”,是直點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遠(yuǎn)展出示眾,使人們知道,這個善機變、巧謀劃的“名相”,竟干出了這樣的事。關(guān)于此詩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說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rèn)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應(yīng)該有晏嬰這樣的能臣。
從詩的主題和語言看,這首古辭當(dāng)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漢樂府詩作中,此詩顯得樸拙了一些,但結(jié)構(gòu)還是比較嚴(yán)謹(jǐn)?shù)模姀耐庩幚铩⒁娙龎瀸懫穑D(zhuǎn)到寫墳中人被讒言遭殺害的悲慘事件,再轉(zhuǎn)到揭出設(shè)此毒計之人。層層推進,語語相銜。詩中兩用問答句式,都處在詩的關(guān)鍵處,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于平實。語言雖質(zhì)樸而少文彩,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澀,明白而不淺俗,可見是經(jīng)過一番錘煉之功的。
贈勤師。宋代。蔡襄。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獨負(fù)山林棲,遠(yuǎn)犯風(fēng)塵走。如聞大眾居,乃是賢豪藪。專意學(xué)文章,韓編不離手。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徑馳周孔域,不為雜說誘。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丑。圣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fù)。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學(xué)本勿學(xué)末,何為恤眾口。
浣溪紗 連晝蒙霾高臥無緒,素友快遞蟹笥,地址有誤幾未果收,仍倚前調(diào)。。幻廬。 漠漠重霾閟曉陰,凝弦恁會子期心。為迷三徑一時尋。濡沫潮橫思可聽,剔黃月滿慰初噙。潛移清寂午將深。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fēng)。
秋花晚節(jié)多遲暮,古調(diào)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登伯牙琴臺見菊花。。黃節(jié)。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fēng)。秋花晚節(jié)多遲暮,古調(diào)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公娼行。。洪繻。 華人以娼為敗風(fēng),東人以娼作奉公。王家徵稅夜夜同,公娼廳事明燈紅。插花盈頭發(fā)一蓬,花布裹身舞氋氃。貼腰作褥系腰后,人各一端搖玲瓏。比目交頸記點鐘,無遮、無礙雌與雄。從此煙花添故事,不須羞澀如吳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