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杳杳寒山道。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里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杳杳:幽暗狀。寒山:始豐縣(今浙江天臺縣西)天臺山有寒暗二巖,寒山即寒巖,乃詩人所居。
落落:寂靜冷落的樣子。
淅淅:象聲詞,形容風聲。一作“磧磧”。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歷)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xiàn)存三百余首。此詩為其中一首。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7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內(nèi)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tài)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內(nèi)容,寫寒巖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lián)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lián)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lián)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huán)境的冷峻。尾聯(lián)結(jié)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guān)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huán)境的幽冷,后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之外,使用疊字是它的特點。通篇句首都用疊字,是不多見的。顧炎武《日知錄》說“詩用疊字最難。《國風·衛(wèi)風·碩人》連用六迭字,可謂復(fù)而不厭,賾而不亂矣。”他提出了用疊字的要求復(fù)而不厭,賾而不亂。要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變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曠的空間感;“啾啾”言有聲;“寂寂”言無聲;“淅淅”寫風的動態(tài)感;“紛紛”寫雪的飛舞狀;“朝朝”、“歲歲”雖同指時間,又有長短的區(qū)別。八組疊字,各具情狀。就詞性看,這些疊字有形容詞、副詞、象聲詞、名詞,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對象看,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樣。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字雖重復(fù)而不會使人厭煩,繁賾而井然不亂。
使用疊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對偶排比一樣,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增進感情的強度‘山這首詩中的疊字,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連使用,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再如,“朝”、“歲”,單個的名詞,本來不帶感情色彩,但一經(jīng)疊用,出現(xiàn)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心情的守一、執(zhí)著,也就加強了詩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這首詩還由于使用疊字,增強了它的音樂美。借助于音節(jié)的復(fù)沓,和諧貫串,一氣盤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劃一,把本來分散的山水、風、雪、境、情,組織成一個整體,回環(huán)往復(fù),連綿不斷。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jīng)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乾封驛早行。宋代。陸游。 己巳被驛書,乙亥戒徂兩,扶衰犯霜露,疲憊不可狀。夜行星滿天,晨起雞初唱,槁枝燒代燭,凍菜擷供餉。三年走萬里,天幸茍亡恙。深知賦材薄,自笑得名妄。宣溫望玉座,何以待諮訪?春江色如藍,歸舟行可榜。
艷曲十首 其十。明代。胡應(yīng)麟。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
詠貫華閣。。王鏡寰。 為傍巖腰筑一椽,好留遺跡在林泉。去梯玩月名流已,側(cè)帽填詞韻事傳。塔影寫殘銜嶺月,鐘聲穿破隔溪煙。吟詩結(jié)社人伊往,且訪高僧學(xué)坐禪。
漢武。宋代。劉筠。 漢武高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郁嵯峨。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幾遷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賦徒能諷,卻助飄飄逸氣多。
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尹臺。 屢回山谷阻,時復(fù)得幽村。路轉(zhuǎn)松杉密,疃開芋秣繁。人煙通絕嶺,草樹豁高原。莫問桃花水,前溪亦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