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
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
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
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
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錦,疏楊掛綠絲。
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霜梨。
惜去愛佳景,煙蘿欲瞑時。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二首。唐代。李白。 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片石寒青錦,疏楊掛綠絲。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霜梨。惜去愛佳景,煙蘿欲瞑時。
就像慧遠公喜愛謝靈運一樣,昌禪師也喜歡我,并為我開啟禪關。
坐在蕭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圣地清涼山。
花空色不染,心與水俱閑,全身空凈。
一坐禪關就是一小劫,天地無一實在。
正值你讀經讀得天花雨紛紛飛落之時,我來做客,秋水清落而池塘金底顯見。
青色錦墊鋪在條石上一片清涼,楊樹上掛著疏稀的綠葉。
高僧你手揮白絲玉柄拂塵,童子為你獻上秋天的霜梨。
現在雖然是黃昏時刻,蘿藤籠煙,愛你山池佳景而不忍心離去。
⑴《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從八品下。
⑵《蓮社高賢傳》:謝靈運為康樂公主孫,襲封康樂公。至廬山,一見遠公,肅然心服,乃即寺筑臺,翻《涅槃經》,鑿池種白蓮。時遠公諸賢同修凈土之業,因號白蓮社。
⑶《歷代三寶記》:即立禪關于閑曠地。
⑷《法苑珠林》:代州東南五臺山,古稱神仙之宅也。山方三百里,巉巖崇峻,有五高臺。上不生草,唯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地極嚴寒多雪,號曰清涼山。經中明文殊將五百仙人往清涼山說法,即斯地也。所以古來求道之士,多游此山,遺窟靈跡,即目極多。胡三省《通鑒注》:五臺,在代州五臺縣,山形五峙,相傳以為文殊示現之地。《華嚴經疏》云: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⑸《釋迦方志》:索訶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尋夫劫波之號,不可以時數推之。假以方石芥城,準為一期之候。中含四大中劫,謂成、住、壞、空也。如從十歲增至八萬,復從八萬至于十歲,經二十反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成劫,以年算之,則經八千萬萬億百千八百萬歲也,止為一小劫耳。《隋書》: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漓之異,年歲遠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眾生愚鈍,無復佛教,而業行轉惡,年壽漸短,經數千百載問,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法華經》:大通智勝佛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跌坐,身心不動。偈曰: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體及手足,靜然安不動。
⑹《涅槃經》:觀一切法,本性皆空。僧肇《維摩誥經注》:二乘觀空,惟在無我,大乘觀空,無法不在。
⑺《法華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⑻《彌陀經》:七寶池底,純以金沙布地。梁元帝詩:“飄花拂葉度金池。”
⑼玉柄,謂塵尾。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雨后漫興。清代。曉青。 云山一段畫,秋雨來奪之。模糊米家村,墨汁方淋漓。老顛瞥然見,狂叫嘆絕奇。使我有意為,必不得如斯。躍然攫之入懷袖,黃金白璧不肯售。造化小兒真幻師,換人雙眼當晴晝。
新昌縣曉行。明代。鄭善夫。 暝發新昌縣,晨臨赤土隈。秋花隨地有,渚雁與云來。雜樹炊煙出,前涇山照回。忽聞歌伐木,行路興悠哉。
送耕甫弟赴補。宋代。杜范。 所性常存存,危者惟人心。子才秀吾宗,一歕凡馬喑。俊快恐易蹶,謹勿輕千金。賢關集多士,轡策方骎骎。功名亦漫爾,培護在資深。我嘗評京華,真是穢濁林。繩約稍自寬,一縱不可尋。蚤夜貪倚門,翼翼如有臨。亟歸慰慈抱,毋浪花邊吟。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