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花竹隨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等閑池上飲,林間醉。
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游戲。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感皇恩·一個小園兒。宋代。朱敦儒。 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花竹隨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等閑池上飲,林間醉。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游戲。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洞天誰道在、塵寰外。
一個兩三畝地的小園兒,隨方位地勢之所宜,隨品種配搭之所宜,栽花種竹,點綴園子。槿樹籬笆茅草房屋,便有了山家的風味。栽花藝竹之余,詞人小具杯盤,徐圖一醉。
總卻世事營營,胸中沒有半點掛慮,自然容易心與景浹,感受到外間景物欣然自得,好象都爭先恐后來取悅于人似的。稱心如意的度過余日無多的暮景。在這個人間洞天里度此余年,就好像塵世之外。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
隨宜:按方位地勢安排:旋:很快。
槿籬:槿:槿樹。以槿樹枝做成的籬笆。
趁游戲:趁機游戲人間取悅人們。
洞天:教用以稱神仙所居的洞府。塵寰(huán):猶塵世。
參考資料:
1、管士光選注.宋詞精選:大象出版社,2012.06:第107頁
宋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劾罷職,提舉臺州(今浙江臨海)崇道觀。十幾年十月詔許致仕,次年仍居臨海,不久退隱嘉禾(今浙江嘉興)巖壑,這首詞可能與《感皇恩·早起未梳頭》同時作于退居嘉禾之后不久,寫作者歸隱后閑淡愉悅的田園生活。
參考資料:
1、劉石主編;清華大學《宋詞鑒賞大辭典》編寫組編,.宋詞鑒賞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08:第616頁
“一個小園兒。兩三畝地。”開篇引領全詞,似兒歌、童謠般淺顯明了,讀來輕松親切。一個小園子,兩三畝地,詞人如話家常一般談論自己的生活,透露出一絲清心寡欲和知足常樂的坦然。
“花竹隨宜旋裝綴。槿籬茅舍,便有山家風味。”這三句在內容是對上句的承接,詞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種上鮮花和竹子,儼然一派園林之風,他又在園子周圍插上一圈整齊的籬笆,再加上一間茅草屋,帶著幾許山里人家的味道。
詞人用詞匠心獨運,整個上闋既沒有用任何優美的詞藻加以修飾,也沒有用一字一詞來形容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平實自然的詞語,烘托出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隱逸情感,一花、一竹、一籬、一舍,勾勒出一幅城郭依山欒、茅舍傍流水的田園畫,令人心旌蕩漾。
“等閑池上飲,林間醉”,這正是詞人日常生活的寫照,每日暢游在自己的小園子里,品品躬耕之樂,不為紅塵世事勞心傷神,閑來無事的時候在池邊飲上幾杯美酒,醉于形更醉于心。這幾句簡單的景物描寫里糅進點點敘事,更突出詞人閑適從容的人生追求和處世態度。
“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游戲”,詞人仍然沿用上闋慣用的筆法進行描摹,在靜謐恬靜的山林里每日圍繞自己過活,心中沒有任何牽掛,迷人的風景也爭先恐后地映入眼簾。詞人拋去周遭龐雜的污穢和雜念,只管循跡山林,沉醉于山水,感受心靈與大自然的契合。
這首詞以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為特色,“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道出人生在世,屈指可數,莫要虛度光陰,要及時行樂做自己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此外這兩句還透露出一絲哀婉悲戚和幾許慨嘆光陰如梭的無奈之情。
詞人在下句為如何度過余生作出了回答:“洞天誰道在、塵寰外。”人生過半,剩下的每寸光陰,詞人都打算在這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洞天”度過,怡然自得、自娛自樂的滿足感躍然紙上。此句原本的語序應是“誰道洞天在塵寰外”,此處巧用倒裝,使全詞韻腳押韻,格律一致,整體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韻律美。全詞從頭到尾宏觀抒情,微觀落筆,詞人對山水的眷戀溢于言表。詞中的一字一句淡雅溫馨,洋溢著超然和閑適,讓人體味到心平氣和的同時,也憧憬起那生機勃勃的山林生活。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菩薩蠻·金鋪半掩銀瞻滿。宋代。蔡伸。 金鋪半掩銀瞻滿。個人應恨歸來晚。軋軋櫓聲遲。那知心已飛。迎門一笑粲。嬌困橫波慢。偎倚綠窗前。今宵人月圓。
八關齋詩三首 其三。魏晉。支遁。 靖一潛蓬廬,愔愔詠初九。廣漠排林筱,流飆灑隙牖。從容遐想逸,采藥登祟阜。崎嶇升千尋,蕭條臨萬畝。望山樂榮松,瞻澤哀素柳。解帶長陵坡,婆娑清川右。泠風解煩懷,寒泉濯溫手。寥寥神氣暢,欽若盤春藪。達度冥三才,恍惚喪神偶。游觀同隱丘,愧無連化肘。
次韻程給事書院浣紗石二首 其一。宋代。趙抃。 傾國鉛黃不假施,吳兵勍敵頓凌夷。苧羅石在千馀載,好事公今尚作詩。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知府黃龍圖。宋代。劉弇。 由來昭武勝天臺,淑氣俄鐘命世材。天上月華方攝兔,人間春色已先梅。長庚夢白真無敵,嵩岳生申世有開。直恐龍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來。
鳳銜杯 詠秦羽陽宮瓦。近現代。溥儒。 羽陽宮殿悲何處。彩云蕭史同朝暮。霸業久隨塵,問咸陽、可憐焦土。祗河岳,還如故。閱滄桑,成今古。漳臺片瓦皆愁侶。嘆璧月仍圓,銷磨秦漢經風雨。興亡恨,誰能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