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學書于人者,自以為藝成,辭而去。師曰:“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題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之硯也,數十枚,方知師夙用者。頓覺羞愧,及反而學,至精其藝。
一篋磨穴硯。兩漢。佚名。 古人有學書于人者,自以為藝成,辭而去。師曰:“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題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之硯也,數十枚,方知師夙用者。頓覺羞愧,及反而學,至精其藝。
古人中有個向別人學習書法的人,自認為書法已經學成,告辭老師而離開。師父說:“我有一箱東西,不想送給別的人,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個人接受了,因為箱子的封條封得不是很牢,他就打開來看,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硯臺,有很多枚,(那個人)才知道老師曾經一直用過的(有多少)。那個人頓時覺得十分慚愧,就返回繼續學習,一直學到書法技藝非常精通的地步。
篋:竹箱子。
書:書法。
于:向。
辭:告別。
封題:封條與封條上的字。
去:離開 。
付:托付。
置:放 。
受:接受 。
乃:于是。
啟:開啟,打開 。
視:看
穴:穿洞,作為動詞。屬于詞類活用。
至:直到。
夙:從前。
反:通“返”,返回。
方:正。
付:給,交付。
之:的。
至:到。
愿托置于某山下: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
至精其藝:直到使他的技藝精通。
學無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樓外有樓),做人要虛心學習,不能自滿。文中的學書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硯臺時才悟出了這個道理,但終究為時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錯在哪里要及時改正。
過呂梁 其一。明代。邊貢。 解纜洪流樹,侵星過呂梁。風云猶帝里,山水即吾鄉。硯拂秋嵐濕,衣沾曉露涼。長年欣暑退,伊軋棹歌長。
頌古二十四首。宋代。釋勝。 有喝端如探竿草,無師血脈通紅線。當陽不識李將軍,徒學穿楊一枝箭。
垂簾。清代。商可。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則,鈔得兩三篇。
錦溪館月夜懷黎惟仁。。歐大任。 夜久眾諠息,幽人月下吟。潮來疑澗響,家遠似山深。送客煙中屨,期僧石上琴。何由共玄度,于此長禪心。
再題翠云山房。。弘歷。 平生山水心,勝地輒留詠。虛軒愜遠寄,萬象供臨憑。嵐靄朝夕變,峰巒前后映。秀是圖畫體,貞為松柏性。如是契靜悟,終古大圓鏡。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滿入,生綃團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凌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莼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
賀新郎·此是河清宴。宋代。王邁。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滿入,生綃團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凌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莼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