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幽深寂靜,我躺在竹席上,渾身清涼;窗外的石榴花盛開,透過垂掛的竹簾,映紅了虛堂。
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正是中午時分,我一覺醒來,耳邊傳來黃鶯兒斷續的啼唱。
別院:正院旁側的小院。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清:清涼。
透簾:穿透簾子。
覺(jué):睡醒。
此詩作于慶歷四年或之后。詩人被革職削籍為民后,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蘇州隱居之時。
夏季的白晝是漫長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熱,在夏季,午睡成為一種享受,詩人們也津津樂道午睡的舒適及醒來時的愜意。夏日的午睡,在詩人的筆下似乎是一種充滿魅力的題材,自從陶淵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這名言傳世后,午睡的各種情趣不斷出現在詩中。如唐柳宗元《夏晝閑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宋張宛丘《夏日》:“黃簾綠幕斷飛蠅,午影當軒睡未興。枕穩海魚鐫紫石,扇涼山雪畫青繒。”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這些輕松的詩句,與炎炎赤日、蒸人暑氣成為截然不同的概念,體現出積極向上的熱愛生活的情趣。蘇舜欽這首《夏意》詩所表現的也是這一主題。
詩的前三句著力在炎熱的夏天描繪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襯托午睡的舒適。第一句寫午睡的場所,“深深”說明別院深幽寂靜,因為寂靜,而感到了“清”,體現出物我之間的通感,使人直觀地感覺到在這里午睡的宜人。第二句寫院外的環境。院內屋中是一味清涼,窗外榴花盛開,透過窗簾,仍能感覺到它艷麗的色彩。可以想象,詩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內,顏色柔和,帶有催眠的作用。第三句把上兩句所說加以綜合,點出中午這個時間,說庭院深深,午時也綠陰遍地,涼意沁人。通過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項條件都已具備,可接手寫午睡了,詩卻一下跳開,直接寫夢醒,用筆靈活。夢醒后寧謐,又通過不時傳來斷續的鶯聲來反襯。睡醒后恬靜舒適,睡覺時恬靜舒適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就是詩人想表現的“夏意”。
全詩四句,圍繞午睡寫。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寫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筆活潑跳脫。詩又句句切合夏日,不斷利用色彩來表現景物,表達詩人滿足的心情,與夏午本應給人的炎熱與壓抑成鮮明的對比。
詩的表現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結構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并續寫覺后之情景。看似不續,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調活潑可喜,避免了質直之病。
風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后院》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象與此詩一二句相似,但常詩寫出世之想,寂滅之感,這首詩灑脫不羈。歐陽修稱舜欽“雄豪放肆”((祭蘇子美文》),故雖同寫清景,卻能寓流麗俊爽于清邃幽遠之中,清而不弱,逸氣流轉,于王、孟家數外別樹一格。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時雨三首 其一。宋代。張侃。 旬日風消雨,今朝山出云。柳深開潤色,荷靚匝清芬。江燕新調語,沙鷗自引群。農人相賀語,田畝可耕耘。
感阿富汗近況。近現代。伯昏子。 莫恃昆侖峻,閑觀高附兵。蕭墻荊簇滿,臥榻虎橫行。白骨撐星幟,煙荒隔漢營。固疆能不慎,奇計待陳平。
食薺有感二首 其一。。韓雍。 十月江南天未霜,蒙茸野薺滿園荒。旋呼童子尋根摘,便付庖人入鼎嘗。薦酒漫誇蒲筍懶,調羹殊勝韭芽香。居閒茹美皆君賜,補報無能感意長。
浣溪沙 其三。唐代。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
送僧懷師古庵住惠山并寫竹枝以贈。明代。王紱。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別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