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辛棄疾。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穩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江府的官署設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江亭名,今不存。
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史記·夏禹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
“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金山:《輿地紀勝》鎮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唐李綺鎮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參考資料:
1、劉晟.《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9):傳記選讀》.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31
2、鄒德金.《名家注評全宋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奉密旨,出任鎮江知府,扼守戰略要沖,并為北伐做準備。這首詞是詞人到任之初,為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內的塵表亭而題寫的作品。
參考資料:
1、鄭小軍.《眾里尋他千百度 辛棄疾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按理說,登臨如此高聳的山亭,自應細寫其杳渺之景象,雄闊之意境。然而辛棄疾竟以豪情壯志、險思奇想出之,大發思禹之情,卻又能不肯離題意。如上片“悠悠萬世功”二句,通過“悠悠”“矻矻”兩個疊詞,既生動地寫出其歷史久遠,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勞苦功高。這縱橫高遠的境界,正是最恰當地扣住了“塵表”二字。作者面對一派江山如畫、煙火萬家的絢麗景象,他考慮的卻是“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塵世萬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這都是禹的偉大業績。這三、四兩句,又將“高”和“遠”更推進了一步,可以說是超然玉立于塵表之外了。
如果說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則是傷今。過片“紅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寫的是眼前景,倘若簡單地這樣去理解,顯然與上片高、遠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紅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勢;“白浪”句是指流光飛逝,歷史是無情的。這正是一代愛國者的時代憂慮,是作者憤懣難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應了前闋,又闡明了詞意:危亭登眺,無意于賞心悅目,主旨在憂時傷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著作者無限心事:在這茍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橫流中,必須要再有個為民造福的神禹出來治水平土,力挽狂瀾,重整山河。全詞緊緊系住“塵表”鋪寫,居高臨遠,吊古傷今,上下片渾然一體,意境奇特,造語清俊,在小令中洵為不可多得的妙品。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初秋偕莼弟訪沈澤存不遇,歸過鳳凰山麓。近現代。黃福基。 蟄居苦炎蒸,一室類枯槁。攢眉朝暮吟,不醉吻猶燥。昨宵幾樹風,感此秋意早。攜手訪山人,紆途認泉繞。風色翻沙蒲,日氣蒸隴稻。入山換人境,樟蔭凈如掃。主人山中去,孤趣指幽窅。攜將世外言,何處供絕倒。移意就層岡,搴衣穿磴道。林靄綠深深,流憩藉荒草。勿言腰腳疲,于此數歸鳥。枯蟬掛修藤,饑鼠瞰赪棗。氣蒼日未夕,松露發初澡。坐久衣漸涼,晚鐘沈木杪。歸來袖暝煙,回矚山月小。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
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后過澄懷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其六。清代。龔自珍。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易守建業毅夫有詩贈別次韻五首 其一。宋代。陸佃。 太守無堪久借留,君王恩禮與升州。親輿自可時來往,漁唱猶能數獻酬。風色得經揚子渡,月明知在海棠洲。北山楷木今成列,獨傍師門想見丘。
九日省中諸公邀游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明代。王世貞。 秋山鐃吹擁登臺,龍藏含云郁未開。天際兩高風雨色,客中重九弟兄杯。茱萸插罷偏成感,竹葉飛時不待催。昏黑上方那可到,諸君虛有大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