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女繡孫,倚此詠落花,詞意凄惋。有云:“嘆年華,我亦愁中老”,余謂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廣其意,亦成一闋。
花信匆匆度。算春來、瞢騰一醉,綠陰如許!萬紫千紅飄零盡,憑仗東風送去。更不問、埋香何處?卻笑癡兒真癡絕,感年華、寫出傷心句:“春去也,那能駐?”
浮生大抵無非寓。慢流連、鳴鳩乳燕,落花飛絮。畢竟韶華何嘗老,休道春歸太遽。看歲歲朱顏猶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陰、未覺斜陽暮。憑彩筆,綰春住。
金縷曲·次女繡孫。清代。俞樾。 次女繡孫,倚此詠落花,詞意凄惋。有云:“嘆年華,我亦愁中老”,余謂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廣其意,亦成一闋。花信匆匆度。算春來、瞢騰一醉,綠陰如許!萬紫千紅飄零盡,憑仗東風送去。更不問、埋香何處?卻笑癡兒真癡絕,感年華、寫出傷心句:“春去也,那能駐?”浮生大抵無非寓。慢流連、鳴鳩乳燕,落花飛絮。畢竟韶華何嘗老,休道春歸太遽。看歲歲朱顏猶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陰、未覺斜陽暮。憑彩筆,綰春住。
此詞惜春抒懷。上片寫絮飛花落,春歸匆匆。癡兒有感年華,寫出傷心句。下片作者廣其意。休道春歸太遽,憑彩筆玉管,綰留春住。通篇清新雅致,別具風格。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jīng)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他是現(xiàn)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后受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jīng)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shù)達40余載。治學以經(jīng)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xùn)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nèi)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 ...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jīng)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他是現(xiàn)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后受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jīng)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shù)達40余載。治學以經(jīng)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xùn)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nèi)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
燈夕二首呈劉帥。宋代。劉克莊。 士女如云服珥鮮,暫陪獵較亦欣然。清于坡老游杭市,儉似乖崖在劍川。使指何功煩卜夜,遨頭此念可通天。粵人擁道千層看,不見狨鞍三十年。
冬夜與錢員外同直禁中。唐代。白居易。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仲夏過紅橋阻雨次日尋幽至暮 其二。清代。戴亨。 陰云留過客,攜雨到柴門。杯酒謀鄰叟,園蔬乞近村。深燈連曙柝,幽夢繞山樊。自古唯蕭索,方知重友倫。
授南京吏部郎中 其二。明代。莊昶。 一官老許向南京,遁卦同人萬古情。迂闊自知無一用,祗能開眼看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