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
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燈強把錦書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一剪梅·漠漠春陰酒半酣。兩漢。佚名。 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燈強把錦書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這首詞寫作者對江南的懷念。上片寫景,作者用清麗洗煉的語言生動描繪出一幅清新明麗的江南春天的圖畫:暮春時節,春陰漠漠,春風春雨吹透了、打濕了輕柔的春衫。此時春蠶已快三眠,養蠶的人家懷著即將收獲的喜悅心情采摘得桑、柘葉滿籃,把蠶喂得飽飽的。這是江南暮春時節所特有的景象,顯得生機盎然。
作者在將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換轉筆峰,折入游子的懷鄉之情。“先自離懷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達了離鄉懷鄉的深沉愁苦,還點明了原來上片所著力描寫的并不是眼前所見之景,而只是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風景畫,反襯出離人深切的思念。回憶增添了離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飛停在船檣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對家中屋梁棲燕的懷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馮延已《長命女》“三愿”),則唯有燈下細看那不知讀了多少遍的家書,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親人寫來的,作者的心也隨之飛回了江南。“篝燈”,用竹籠罩著燈光,即點起燈籠。“錦書”用前秦蘇蕙織錦為回之旋圖詩寄丈夫的典,這里說明信是妻子寄來的。“強”字入妙:蓋此家書,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別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時又忍不住要翻出來看,故曰勉強看之,矛盾心情如見。歇拍兩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則抒發了作者對親人和故鄉的深切眷戀之情,同時呼應了上片的景物描寫,使之帶上了更加濃烈的感情色彩。
金水兄得拙集貽詩慰勉經秋徂冬始次韻為酬。。傅義。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次韻王學士七夕新秋。元代。吳澄。 煌煌桴鼓引雙旌,道是天孫大禮成。金鏡南飛光欲半,銀潢西去寂無聲。佳期一夕人誰見,別思千年恨未平。最怪河東五星麗,應嫌抱拙要中更。
試日懷世美。南北朝。鄒浩。 挾策剛為泮水行,暖風遲日試諸生。姚黃魏紫知何許,獨有楊花撲硯輕。
福州長溪樂山王居士遣兒惟惺投師薙發寫師頂。宋代。釋普濟。 瘦骨棱層一擔夫,幾年寥落在江湖。面皮捩轉無人識,有甚閑名上祖圖。
蝶戀花。。黃侃。 又是斜陽催客去。衰柳寒蕪,細認同來處。滿載秋情兼別緒。無言自向天涯路。不恨飄零無與語。祇怕多情,更為儂辛苦。水遠山長從間阻。人間遙作傷心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