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唐代。溫庭筠。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皇宮翠柳綠千般,映照著九重宮殿。雕有鳳凰的花窗與繡有荷花的窗簾相映生輝。
宮內樓邊的條條道路上,柳枝干絲萬縷,一抹青色,好像美麗的宮女們新妝一樣清麗,迎接著晨風的吹拂。
御柳:宮禁中柳。
九重:九層;九道。亦泛指多層。古制,天子之居有門九重,故稱九重宮,特指皇宮。《楚辭·九辯》:“豈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芙蓉:荷花。《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景陽樓:宮內鐘樓。據《南齊書》載,齊武帝以宮內深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鐘于景陽樓上,宮人聞鐘聲早起妝飾。
一面新妝:清一色的新妝。謂柳樹清新若美人之新妝也。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可互參。
參考資料:
1、于立文主編.四庫全書 11 集部:北京藝術與科學電子出版社,2007.04:87
此篇詠皇宮中柳,以宮女媲美。作品筆法非常獨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體形象。次句則轉入對后宮窗戶、簾帳的描寫,重點偏向宮女風情的展示。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麗之美,也可喻指宮女早起妝飾。這樣的寫法一石二鳥,產生了雙層意蘊表達的效果,饒有含蓄蘊藉之美。短短四句,開闔有致。
首起句,直人本題。以“御柳”二字,點明所詠對象。這是詠皇宮柳。再以“如絲”二字,表現柳條柔細輕盈,紛披下垂,如同絲線一樣。雖然只兩個字,就寫出了柳的具體、真實、可感的形象。據史傳記,南朝齊吳郡人張緒,美風姿,吐納風流。而齊武帝就曾以“條甚長,狀如絲縷”之宮柳,與張緒風流媲美,日:“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南史·張緒傳》)所以,“如絲”的楊柳:最能顯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如絲”與“御柳”緊緊相接,蓋蘊含宮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可愛,溫詞化用典故,往往不著痕跡。“映九重”三字,勾勒御柳拂映皇宮的典型景象,格外顯豁。這宮柳,與普通柳所不同之處,即在于以柔細清麗之姿影,與富麗堂皇的“九重”宮殿相映。這“九重”的意象,又給人以巍峨的聯想。那么,楊柳越長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萬條細柳絲絲飄垂,如綠色簾幕、綠色瀑布,更能傳“御柳如絲”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鳳凰窗映繡芙蓉”,宮中富麗艷美之物,襯托御柳的風姿,補充說明首句。此一句,極美的意象!雕飾鳳凰的花窗與鑲繡芙蓉花的繡簾,染著“九重”宮室的奢華,并透出鮮艷的色彩;它們與綠柳相映,愈顯出柳絲的俏麗美好。所以,前輩謂:“鳳凰窗”與“繡芙蓉”,“皆因柳而生色。”(華鐘彥《花間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轉向對景陽樓畔柳的描寫。景陽樓,是宮內鐘樓。據《南齊書·武穆裴皇后傳》載,齊武帝置鐘于景陽樓上,宮女聞鐘,早起梳妝。所以,“景陽樓”三字,引出美麗的宮女來。千條路,即路千條。是說景陽樓畔路邊柳色蔥蘢,柳絲千條萬條,迎風婀娜,情意依依。這里,千條楊柳,與景陽宮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妝”,呼應“千條路”作結。這“新妝”二字,即將楊柳化身為美人,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詠柳》),那清風細柳絲絲蕩碧的形象,好像美麗的宮女新妝一樣,婷婷裊裊,清麗可人。“一面”,表數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樹排列成行,路邊有一面新柳,遠遠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妝美人!寫景頗!。這“待曉風”三字,即描摹細柳沐浴在晨風中。用一“待”字,寫柳含情佇立,若有所待。這一下,更把柳與輕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緊密聯在一起。五代詞人孫光憲有《楊柳枝》:“著行排立向春風”之句,也寫綠柳成行,迎風而立。但是比起溫詞“一面新妝待曉風”來,便遜色多了。其關鍵在于孫詞還是由物及物,給人的還是物的感覺;而溫詞更以物擬人,寫活了柳的風姿,引人聯想。
這樣的詞,雖著墨不多,卻“工致天然,風味可掬。”(胡應麟《詩藪》)短短四句,起承轉合,節奏舒暢,甚有唐人絕句韻度。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甘肅總督吳達善奏報麥收詩以志慰。。弘歷。 甘涼二麥熟,喜值王師班。去歲谷踴貴,今已減七錢。正供雖屢免,其如災旱連。軍需所會地,寧免物價艱。嗟哉淳樸民,安靜無他言。是予所深嘉,不靳澤頻頒。予澤惟補罅,天澤斯普全。從此雨旸時,秋成更冀焉。詎易復元氣,庶稍救眉燃。時若寧可必,西望仍憂先。
憶遠曲。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妾似生來無兩耳。妾身何足言,聽妾私勸君。君今夜夜醉何處,姑來伴妾自閉門。嫁夫恨不早,養兒將備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為郎求娶妾。妾不忍見姑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
頌。宋代。釋克勤。 使乎不辱命,臨機貴專對。安禪捋虎須,著著超方外。不唯明窗下安排,掇向繩床拶崄崖。拈椎豎拂奮雄辯,金聲玉振猶奔雷。九旬落落提綱宗,衲子濟濟長趨風。解粘去縛手段辣,驅耕奪食猶雍容。秋風忽作要歸去,了卻武陵一段事。勃窣理窟乃胸中,行行不患無知己。臨行索我送行篇,要棘蓬與金剛圈。短歌須要十數丈,長句只消三兩言。金毛獅子解翻身,個是叢林杰出人。不日孤峰大哮吼,五葉一花天地春。
宿宛陵書院。明代。程敏政。 自從刪述來,詩道幾更變。騷些無遺聲,漢魏起群彥。謝絕及宋沈,入眼已蔥茜。頹波日東馳,李杜出而殿。當時多渾成,豈必事精鍊。云胡倡唐音,趍者若郵傳。坐令詩道衰,花月動相眩。千載宛陵翁,惟我獨歆羨。翁詞最古雅,翁才亦豐贍。一代吟壇中,張主力不勌。遂使天地間,留此中興卷。如何近代子,落落寡稱善。紛紜較唐宋,甄取失良賤。無乃久浸淫,曾靡得真見。渺渺歲將夕,南來宛陵縣。頓首升翁堂,松竹猶眷眷。感慨撫陳跡,江水一再奠。我心夙景仰,我學誠襪線。上想三百篇,斯境復誰薦。
偈頌七十二首。宋代。釋祖欽。 洪蒙未判絕疏親,畢竟難將事理分。夜半正明還不露,金剛腦后鐵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