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來,逢寒食節(jié),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fēng)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dāng)如是邪。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書錦榮華。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宋代。謝枋得。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jié),皆在天涯。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fēng)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dāng)如是邪。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書錦榮華。
十五年來,每逢寒食節(jié),都是遠離家鄉(xiāng),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氣里,思念著墳?zāi)股系陌貥洌辉陲L(fēng)和日麗的天氣里,卻又羞于見到飛花。寒食節(jié)自己不能供奉麥飯、紙錢、雞和酒祭掃祖塋,林間的喜鵲烏鴉也空等了!老天笑道:這不是因為我,也不是因為元軍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慮,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煉熟,隨時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為家了。想以前仙人駕鶴常游于天上的絳闕;世俗之身如同蟬蛻殼一樣被丟棄,豈能留戀于塵埃濁世?帝王命臣子守墳、修葺墓園,男子應(yīng)當(dāng)這樣報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墳,如同白天衣錦還鄉(xiāng)一樣顯示榮華!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
鄆(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須城,即今山東東平。這里用北宋舊名,以示不忘故國。
宰柏:墳?zāi)股系陌貥洌址Q宰樹、宰木。
飛花:切寒食節(jié)。
只雞斗酒:均指祭品。
幾誤林間噪喜鴉:祭掃過后,林間的鴉鵲就可來啄食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掃,故耽誤了鴉鵲。幾,屢次。
紫府清都:道家稱仙人居住之地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絳闕:指神仙宮闕。蘇軾《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
黃沙:意指塵埃濁世。
過家上家:回家鄉(xiāng)上墳。此處非泛說,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顯示皇帝的恩寵。
書錦:意指富貴還鄉(xiāng)。
參考資料:
1、《唐宋詞觀止》編委會編. 唐宋詞觀止 下:學(xué)林出版社,2015.11:第68頁
2、史杰鵬著.宋詞三百首正宗:華夏出版社,2014.03:第375頁
該詞是謝枋得當(dāng)年過鄆州時所作。宋朝滅亡之后,元朝不斷南征。其間,作者一直隱居在閩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統(tǒng)治者強行逼迫詞人北上,中途遇寒食節(jié),遂作此詞。詞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終絕食而死,年僅六十四歲。
參考資料:
1、林力、肖劍主編.宋詞鑒賞大典 :長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674-1675頁
上片主要抒發(fā)了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十五年沒有回家過寒食節(jié),說明詞人在外漂泊已久,“皆在天洲”是夸張手法,說明詞人思鄉(xiāng)情濃,也暗含當(dāng)時國破家亡,百姓飽受流離失所之苦。“嘆雨濡”四句寫詞人雖背井離鄉(xiāng),但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家中。十五年都沒有回家為祖塋掃墳祭墓,連“宰柏”都令詞人思念不已。而在陽光明媚的時節(jié),詞人羞見飛花”,羞見的原因不想自知。“飛花”此處指熱同繁盛之所,國破家亡之際,自己身為人臣,卻無力挽大廈之將傾,實在羞愧。“麥飯”三句,寫林中的喜、烏鴉原本可以食祭祀之物,但由于自己多年未祭,連它們都要空等了。表面詞人在憐喜烏鴉,實則在為自己的不幸慨嘆。最后一句,詞人委婉地表達了對元統(tǒng)治者的憤慨。
下片一改上片悲痛沉郁之風(fēng),轉(zhuǎn)而抒發(fā)豪情。起首兩句,詞人借用道家之說,流露出自己早已看破生死、愿與神仙天帝成作一家的想法,表明詞人為堅守氣節(jié),視死如歸。“想前人取”四句,進一步說明詞人不戀紅塵俗世,不愿荀且偷生,甚至渴望像前人一樣,解脫之后駕鶴云游,逍遙自在。“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dāng)如是耶”三句,詞人再次明志,表明自己誓死效忠宋朝,寧死不屈臣節(jié)的思想。正因為有了這種“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所以詞人最后說此次北上,雖被元人逼迫,但自己心意已決,他們也不能奈何。再次強調(diào)自己的堅定信念。
該詞由寒食節(jié)寫起,詞人先寫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繼而由家至國,表明自己決不愿做背信棄國的叛臣,即便舍棄性命也要保全臣節(jié),從而升華了全詞的思想境界,增強了詞的藝術(shù)感染力。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dān)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xué)通“六經(jīng)”,淹貫百家,帶領(lǐng)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
謝枋得。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dān)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xué)通“六經(jīng)”,淹貫百家,帶領(lǐng)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妒婦津。明代。張煌言。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jīng)過,風(fēng)雨不得渡。或為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云粥倉庚,可以療此痼;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wǎng)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jié)意屬秋多。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dāng)暑有馀清。長風(fēng)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dāng)暑有馀清。長風(fēng)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fàn)庫呋鹈鳌w及肌骨,風(fēng)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jīng)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yǎng)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jīng)。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
和林治中雪詩五首。宋代。鄭清之。 擘天滕六勇如貔,移下瓊臺撲凸奇。老盡青山真是幻,從渠白戰(zhàn)更無詩。馮闌且喜明雙目,嘶騎寧愁到十眉。羔酒不妨敲竹韻,園林正好樂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