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選自漢·劉向《說苑》)
曾子不受邑。兩漢。劉向。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選自漢·劉向《說苑》)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裳在地里耕種。魯國的國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贈他一座城鎮。說:“請用這座城鎮的收入,修飾一下你的服裝。”曾子沒有接受,派來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來了,可曾子仍然沒有接受。派來的人說:“先生不是有求于國君,完全是國君自己封贈給你的,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過,接受了人家贈送的東西,就怕得罪人家;給人家東西的人免不了會驕橫。縱然魯君贈送我采邑,沒有對我表現出驕橫,我能不怕他嗎?”最后,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曾參的話足以保全他的氣節。”
①曾子,即曾參。
②邑,城鎮。致邑,封贈一座城鎮。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土地,稱做采邑。魯國國君送給曾子一座城鎮,不同一般饋贈,應視為封賜。
③修:修飾。
④奚:何,為什么。
⑤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舊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無功不受祿,這是理所當然。曾子對魯國,沒有什么貢獻,而魯國國君,要給他一座城鎮,僅僅是為了幫助他修飾儀表。雖然這是國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對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豐厚的饋贈,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魯君派來的人所說的一段話,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卻是反映了出于尋常的饋贈,正直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負疚的心理狀態和思慮。親友間的相互贈送,系于情誼,不必過于拒讓,因為彼此沒有什么報答不報答。但是,如魯君以采邑相贈,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話來考慮考慮,是否應該接受。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黃河二首。唐代。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愿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太常樂章三十首 其二十 皇帝飲福酒奏禧安之曲。宋代。楊億。 祀帝圓丘,九州獻力。禮行于郊,百神受職。靈祗格思,享我明德。天鑒孔彰,玄祉昭錫。
登廬山天池寺。明代。尹臺。 匡廬秀出九江水,攬結天池翠幾重。萬壑云開青錦繡,千峰日照紫芙蓉。危林裊霧晴兼合,飛瀑垂虹斷忽逢。北望長安忻在目,朝氛莫遣蔽高舂。
蝶戀花·盡道今年春較早。宋代。韓淲。 盡道今年春較早。梅與人情,覺得梅偏好。一樹南豅香未老。春風已自生芳草。來自城中猶帶曉。行到君家,細雨吹池沼。悵望沙坑須會到。玉溪此意年時少。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
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
自容趨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葉扶疏行人庇賴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綱。 松林繚峻嶺,百尺森蔥青。不知何年種,天矯亂龍形。濃陰翳修途,當暑有馀清。長風一披拂,時作波濤聲。如何錐刀徒,使爭爝火明。傷膚及肌骨,風雨因摧傾。顛倒委榛棘,氣象猶崢嶸。行人失庇賴,佇立空凝情。緬想栽培初,愛護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幾經霜露零。一日毀有馀,百年養不成。忍使易凋喪,此理真難評。憶昔陶士行,為政有善經。擢禾與移柳,一一糾以刑。既往不及追,將來猶可懲。感動遂成章,庶幾知者聽。
巢大司寇書齋暢觀名畫索題長句。清代。戴亨。 麻姑仙馭出昆崙,海上方蓬海市吞。蒼狗吠來天入夢,素娥奔去月消魂。筳篿雖設靈氛遠,椒醑空陳帝闕尊。一自瑤池巡幸后,祇今飄泊有龍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