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梟逢鳩 / 梟將東徙。兩漢。劉向。 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一天,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將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說:“我將要向東遷移。”
斑鳩問:“是什么原因呢?”
貓頭鷹說:“村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向東遷移。”
斑鳩說:“如果你能改變叫聲,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變叫聲,那么即使你向東遷移,那里的人照樣會討厭你的叫聲。”
梟(xiāo):又稱鵂鹠(xiū liú),一種兇猛的鳥,貓頭鷹。
逢:遇見,遇到。
鳩(jiū):斑鳩、雉鳩等的統稱,形似鴿子。
子將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古代對對方的尊稱,表示“您”。
將,打算、準備。
安,哪里。 之,到。 安之,即“之安”,去哪兒。
東徙(xǐ):向東邊搬遷。 徙,搬遷。
何故:什么原因。 故,原因。
鄉人皆惡(wù)我鳴:鄉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 皆,都。 惡,厭惡。 我,這里指代貓頭鷹。
以故:因此。 以,因為。 故,原因,緣故。
更(gēng):改變。
猶(yóu):仍舊,還。
本則寓言的寓意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種是站在斑鳩的立場上看問題:在一個環境中若得不到認可,就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并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與肯定。另一種是我們站在梟的立場上看問題,梟不是逃避,而是遵循自然去找一個合適自己的新家。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飛云頂。明代。黎民表。 飛步上?岏,星辰漸可捫。一山浮海至,五嶺此峰尊。元氣回陰洞,丹霞辟妙門。從來塵劫外,別自有乾坤。
水中蒲。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美玉尚待價,明珠終不污。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宋代。陽枋。 要路倦登臨,淵明徑好尋。卷收名利幟,揭示圣賢心。明使千家滿,霜從兩鬢侵。逃空三峽客,屬耳聽蛩音。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宋代。文天祥。 寥陽殿上步黃金,一落顛崖地獄深。蘇武窖中偏喜臥,劉琨囚里不妨吟。生前已見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薩心。萬里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詠懷舊隱十五首 其三。元代。吳當。 憶昔升堂日,諸生授簡時。遺經周禮樂,野服漢威儀。一自趨丹鳳,微班侍玉螭。風塵驚歲闊,猿鶴怨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