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唐代。溫庭筠。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別的南浦飄著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紅的荷花,潤透了離愁別意;小船緩緩地搖進花叢,搖蕩著我不安的心緒。西風揚起的波瀾,隔開了,我和你。
荷葉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分單調、雙調兩體。此詞為單調小令,二十三字,四仄韻二平韻。
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國女子。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水邊,岸邊。
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紅,一作“云”。
搖漾:搖蕩,形容船在水中劃行的樣子。漾,一作“樣”。
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參考資料:
1、趙崇祚編 徐國良注.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24-25
2、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99-100
3、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此詞寫雨中送楚女駕舟晨歸。丁壽田、丁亦飛《唐五代四大名家詞》甲篇云:“此細雨中送別美人之詞也。”然其送別對象以及創作時間均未得確證。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溫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這首詞寫采蓮的楚女欲歸南浦與風吹波起、小船漸行漸遠的情景,表現了一種淡淡的哀愁,這哀愁是楚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歸南浦,朝雨”點明人物、情事、地點、環境。緊接著“濕愁紅”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搖漾入花里”寫船行,“搖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輕悠地蕩漾在花叢中的情態。“波起”寫船行蕩起層層漣漪。這里描述小船駛入花叢的情景,概括地寫出了江南水鄉充滿詩意的美景,描繪出一種極美的境界。雨濕花紅,風吹浪起,如此離別的環境氣氛,愁意自在其中。
結尾“隔西風”三字,語言簡潔,卻深入地寫出了送別女子的心情:西風吹起,碧波蕩漾,人兒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滿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筆寫感情,給人以剛硬之感,表現出一種被強行拆散的感受。“西風”則是一種蕭瑟的意象,與“朝雨”交加,更添凄涼,透露出送者與被送者的苦楚哀傷。
此詞篇幅雖然短小,卻能以少許斷續的線條,繪成一幅饒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個“愁”字,一個“隔”字,寫楚女悠悠離愁頗為宛轉含蓄。全詞“曲調節拍短促,而韻律轉換頻數,形式與五、七言詩大異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國瑞《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十月二十二日晚。宋代。張耒。 黯黯東牖闇,寂寂吾廬閒。粗糲飽婦子,苜蓿無馀盤。雁急天欲雨,雞棲日已寒。老人袖手坐,一杯聊自寬。
題廣孝別室得鳧字。明代。劉宗周。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籌邊堂。宋代。梁介。 籌邊無它長,幸此歲有秋。吏無打門宣,民無失業憂。史君來此邦,不但肉食謀。有言天命之,為汝消窮愁。夷蜑及生齒,各異風馬牛。一醉堂上樽,莫運機與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