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唐代。溫庭筠。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別的南浦飄著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紅的荷花,潤透了離愁別意;小船緩緩地搖進花叢,搖蕩著我不安的心緒。西風揚起的波瀾,隔開了,我和你。
荷葉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分單調、雙調兩體。此詞為單調小令,二十三字,四仄韻二平韻。
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國女子。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水邊,岸邊。
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紅,一作“云”。
搖漾:搖蕩,形容船在水中劃行的樣子。漾,一作“樣”。
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參考資料:
1、趙崇祚編 徐國良注.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24-25
2、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99-100
3、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81-82
此詞寫雨中送楚女駕舟晨歸。丁壽田、丁亦飛《唐五代四大名家詞》甲篇云:“此細雨中送別美人之詞也。”然其送別對象以及創作時間均未得確證。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溫庭筠詩詞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35-236
這首詞寫采蓮的楚女欲歸南浦與風吹波起、小船漸行漸遠的情景,表現了一種淡淡的哀愁,這哀愁是楚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歸南浦,朝雨”點明人物、情事、地點、環境。緊接著“濕愁紅”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搖漾入花里”寫船行,“搖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輕悠地蕩漾在花叢中的情態。“波起”寫船行蕩起層層漣漪。這里描述小船駛入花叢的情景,概括地寫出了江南水鄉充滿詩意的美景,描繪出一種極美的境界。雨濕花紅,風吹浪起,如此離別的環境氣氛,愁意自在其中。
結尾“隔西風”三字,語言簡潔,卻深入地寫出了送別女子的心情:西風吹起,碧波蕩漾,人兒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滿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筆寫感情,給人以剛硬之感,表現出一種被強行拆散的感受。“西風”則是一種蕭瑟的意象,與“朝雨”交加,更添凄涼,透露出送者與被送者的苦楚哀傷。
此詞篇幅雖然短小,卻能以少許斷續的線條,繪成一幅饒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個“愁”字,一個“隔”字,寫楚女悠悠離愁頗為宛轉含蓄。全詞“曲調節拍短促,而韻律轉換頻數,形式與五、七言詩大異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國瑞《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二十一 青楓綠嶼。。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
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暮春以事詣圓明園趨公既罷因覽西郊形勝最后過澄懷園和內直友人春晚退直詩 其六。清代。龔自珍。 此地求沿革,當年本合并。林嵐陪禁近,詞廟仰勛名。水榭分還壯,云廊改更清。諸公齊努力,誰得似桐城。
夏雨不絕柬張蜀望。明代。楊慎。 南滇六月朱夏涼,疊疊云嵐浮曉光。林花含笑遠天靜,江草喚愁終日長。闌風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鄉。城隅隔手不相見,車馬經過淋潦妨。
蘆溝曉月圖。元代。陳高。 蘆溝橋西車馬多,山頭白日照清波。氈廬亦有江南婦,愁聽金人出塞歌。
和張秘丞燈夕韻四首。宋代。劉克莊。 公丞赤地饑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永日庭中私謁少,豐年陌上醉人多。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寧想玉珂。益郡樂歌何足擬,要書善政續歸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