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宮入,趙后樓中赤鳳來。
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可嘆。唐代。李商隱。 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宮入,趙后樓中赤鳳來。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去了城東曲江游宴至今未回,空空地等待辜負了大好光陰。
昔日梁冀家嬖奴與梁冀妻孫壽相通,趙后與宮奴赤風私通,每能得逞。
竹簟生涼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獨臥,無緣坐在宴席上與美人共醉霞觴,實在可嘆
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宮館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腸百結,而曹植用盡才華寫出《洛神賦》一樣。
催:一作“漼”。
梁家:后漢梁冀;冀妻孫壽。秦宮:梁冀嬖奴,與梁冀妻孫壽通。
趙后:漢成帝后趙飛燕。赤鳳,燕赤鳳,宮奴,與趙氏通。
冰簟:涼席,竹席。簟,竹篾或蘆葦所編之席。金縷枕:以金絲編織串連之玉枕。
瓊筵:宴席之美稱,盛宴、美宴;瓊,玉之美者;交杯:舊時婚禮,新婚夫婦交換酒杯飲酒,稱為交杯。所飲之酒曰交杯酒。
宓妃:伏羲的女兒,溺死于洛水中成為洛水之神。
陳王:曹植封陳王,謚曰思,稱陳思王。
參考資料:
1、黃世中注疏. 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 第1冊[M].黃山:黃山書社. 2009.11 .第462-466頁
2、鄭在瀛編著. 李商隱詩全集 匯編今注簡釋[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2. 第193頁
蘇雪林《玉溪詩謎》說義山有兩種戀愛對象,一為女冠,一為官女。此詩似是與某官女有愛戀而未能如愿。內容上寫豪貴之家的丑惡生活,末兩句同《無題》“宓妃留枕魏王才”一致,開頭說“幸會東城”,可見李商隱也在這個豪家宴會過。這首詩寫的大概正是他借住在這樣的豪家看到他所想望的人,雖有情愫,還是可望而不可即。
參考資料:
1、聊城師范學院中文系,《大學語文》文章賞析編輯室編. 《大學語文》文章賞析 上[M].聊城:聊城師范學院出版社. 第325頁
此詩內容似是與某官女有愛戀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詩題曰“可嘆”。后人對此詩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獺祭之病!”這樣的憤然的評論,原因自然還是不明白李商隱想說什么,所以有人說:”這首詩所諷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難道是有貴人年邁,而他年少的姬妾卻恣意放蕩?“——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義,因為詩里的第二句講得是漢代跋扈將軍梁冀的妻子孫壽與他的屬下秦宮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講得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與燕赤鳳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無比的香艷,以至于有人斥責此詩”大傷忠厚“,不該流傳。但是問題是,這首詩最后兩句筆鋒一轉,回到曹植與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對于宓妃則只是“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并沒有無禮之事,與前面孫壽與秦宮,飛燕與赤鳳對比明顯。但與此同時,宓妃卻在愁坐,而陳思王亦在惆悵,嘆宓妃之不得陳王,從陳王方面落筆言其用盡才思,冀得宓妃,兩情雖通而事終不諧矣。顯然李商隱是在“可嘆”一件事。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諧,恣行放誕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詩跌宕有致,尾聯最妙。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游龍洞訪僧不遇留詩。宋代。陶弼。 一錫游何處,巖端靜掩扃。獨尋危石坐,閑把細泉聽。野鼠緣齋缽,山花落靜瓶。斜陽過溪去,回首亂峰青。
黃河南岸見梨花二首 其二。明代。陸深。 粉痕香暈雨初乾,惆悵芳心怯曉寒。憶向小樓吹鐵笛,湘簾十二捲朱闌。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
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
角招 雨后涼甚,燈下讀《蘭當詞》,漫賦。清代。樊增祥。 了無暑。南來幾、梅風吹霽虹雨。博山煙一縷。輕度魫窗,縈帶芳樹。羅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剛彀。玉簟龍鱗似水,仗六曲畫屏風,把新寒防護。分付。蘭缸麝炷。薔薇盥手,重展金黁譜。畫蘭吳下女,轉作詞人,隔煙低語。涼花泫露。問笙鶴、瑤天歸否。淚燭紅深幾許。渾不似、綠桐陰,橫琴處。
浣溪沙 其三。唐代。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平時兄弟間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宋代。張栻。 子行日以遠,我思日以長。政或少閒暇,書來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