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孤城千萬峰,空齋不語坐高舂。
印文生綠經旬合,硯匣留塵盡日封。
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機事,為想年來憔悴容。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唐代。柳宗元。 越絕孤城千萬峰,空齋不語坐高舂。印文生綠經旬合,硯匣留塵盡日封。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丈人本自忘機事,為想年來憔悴容。
地處越絕之境的柳州,只見山峰萬千,連綿不斷。
我整日坐在空蕩蕩的書屋,沉默不語,愁緒難奈。
那官印經久不用已生綠霉,硯盒也久不磨墨被塵土遮蓋。
遙望韶州方面的梅嶺,如藏在煙霧之中的翡翠,近看秋日的柳州河水,偶爾可見怪魚鰅鳙浮上來。
老朋友啊,千萬不要任性為人行事,而忘掉了機巧權變,想想我如此凄然寂寞,當以為戒。
①柳州:今廣西柳州。
②丈人:岳父。
③越絕:越之絕境。
④舂(chōng):用杵臼搗去谷物的皮殼。
⑤印文:印泥。
⑥經旬:指很長時間。旬,十日為一旬。
⑦硯匣:放現臺的匣子。
⑧盡日:猶終日,整天。
⑨梅嶺:即大度嶺,在江西、廣東兩省邊境。
⑩桂江:西江支流。
?鰅(yú)鳙(yōng):兩種魚,鰅一種表面有斑紋的魚,鳙也稱胖頭魚,都屬鯰魚的一種。
?忘機:泯除機心,指一種消極無為,淡泊寧靜的心境。
?為想:可以想想。
?憔悴:黃瘦,瘦損。
參考資料:
1、范鳳馳.新選唐詩精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254-255
從“為想年來憔悴容”句推測,這首詩當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馬”案被貶嶺南,雖然不似在獄,但也有人監視。他和友人之間不能通信,更不能見面,只有在苦悶中度日。正是在這種情景寂寞的情況下,柳宗元寫下了這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參考資料:
1、范鳳馳.新選唐詩精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254-255
首句點出貶地之遠,正符合詩人初到柳州的心境。本以為在永州十年等待而來的詔返,可以讓自己再展宏圖,未想到反被遷往更加遠離中原的南荒之地,所以“趣絕”、“孤城”、“千萬峰”,組合成疊相交加的荒遠、隔高的空間意象,反映了他最直覺最敏銳的心理感受,處于這樣的荒山遠嶺中,即使身為地方刺史,也如同被拋棄,于是,其寂寞之情隨筆福來:“空齋不語坐高舂”,一“空”、一“不語”,直陳孤獨之況。接下來寫官事冷清、環境險惡,進一步鋪敘其寂寞、憂恐之情。在荒州為官,窮極無聊,印不用而生綠、硯長不磨而生塵,已見常寂難耐,而環顧山水,又常有異鳥、怪物出沒在視野里,其憂懼之情可以想像。最后兩句寄塑對方,希望得到關心理解,詩人意謂:“丈人您是個清心寡欲的高士,可我不若您之機事盡忘,優游自適,您大概會想到我這個遠謫絕域之人一年來憔悴成什么樣子了吧。”言外極其孤獨,極其蒼涼。
柳宗元七律大多作于柳州,雖不多,但情感皆哀而酸楚,藝術亦精絕工致。此詩起句引出寂寞之情,中間展開具體景況鋪寫,結句畫龍點晴,以“憔悴容”回照全篇,結構可謂渾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重題多景樓。宋代。鄭思肖。 無力可為用,登樓欲斷魂。望西憂逆賊,指北說中原。糧運供淮餉,軍行戍漢屯。何年遂所志,一統正乾坤。
試日懷世美。南北朝。鄒浩。 挾策剛為泮水行,暖風遲日試諸生。姚黃魏紫知何許,獨有楊花撲硯輕。
長相思 其二 采花。。丁澎。 郎采花。妾采花。郎指階前姊妹花。道儂強是他。紅薇花。白薇花。一樹開來兩樣花。勸郎莫似他。
鯸魚。。弘歷。 湖中藻荇蕃,蔓延叢累積。搴芼與铚艾,萌芽旋充斥。舟楫礙泛流,波瀾溷澄碧。是應例除莠,詢得一良策。鯸魚此為糧,育湖俾搜索。藻荇則已盡,荷芰乃并食。魚所能者啖,不能者揀擇。溲矢更遺污,綠水成黃色。藻荇穢復里,鯸魚穢面額。不什不變法,欲速疏籌畫。一利一弊滋,覽物理可格。
送程三水天翼內擢。清代。陳恭尹。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五韻(用年字)。唐代。劉禹錫。 江左重詩篇,陸生名久傳。鳳城來已熟,羊酪不嫌膻。歸路芙蓉府,離堂玳瑁筵。泰山呈臘雪,隋柳布新年。曾忝揚州薦,因君達短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