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第四陽關云不度。山胡新囀,子規言語,正在人愁處。
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云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青玉案·至宜州次韻上酬七兄。宋代。黃庭堅。 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第四陽關云不度。山胡新囀,子規言語,正在人愁處。憂能損性休朝暮。憶我當年醉詩句,渡水穿云心已許。暮年光景,小軒南浦,同卷西山雨。
來時的路如一條細線從云煙中蜿蜒而出,極目遠送大雁歸去。云兒也過不了這第四重陽關。忽然聽到山中禽鳥重新唱響,杜鵑鳥悲啼,這時正是我滿腹愁怨的時候啊。
憂傷損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憶起我當年喝醉時候寫下的詩句。渡過千山萬水,穿過重重云海,心已許定。(只希望)暮年時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簾賞那西山之雨。
第四陽關:當為宜州附近關名。
山胡:鳥名。
囀(zhuàn):鳥婉轉地叫。
子規:杜鵑。
醉時句:庭堅《夜發分寧寄杜澗叟》云:“我只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渡水穿云:指歸鴻。
軒:有窗的長廊。
參考資料:
1、(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彩圖全解詳注 超值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第171頁
2、《青少年課外讀物》編寫組編.唐詩·宋詞·元曲 4: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01:第880頁
徽宗崇寧二年(1103),黃庭堅因寫過一篇《承天院塔記》,被人挑剔、捏造出“幸災謗國”的罪名,被除名羈管宜州。是年冬從鄂州起程,次年春到達宜州貶所,這首詩即作于此時。
參考資料:
1、《青少年課外讀物》編寫組編.唐詩·宋詞·元曲 4: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01:第880頁
上闋描繪作者復雜的心情,“煙中一線來時路”便是他這種復雜心緒的形象概括:詞人風塵仆仆地長途跋涉,來到這遠離京城的異地,他首先回顧的是來時的道路,而這路已為茫茫的煙塵所籠罩,只留下若有若無的一線痕跡,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歸去,然而歸期亦如歸路一樣渺茫難尋的復雜情懷盡現無遺。“極目送,歸鴻去”,是他思歸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舉目望見天際的歸鴻翩飛北去,他望到它們飛向天邊,飛得不見了蹤影,還在引頸翹首目送那已經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為鴻雁能歸而己不能歸,他多么想變成一只鴻雁離開這舉目無親的異鄉呵!“第四陽關云不度”,極言此地之荒僻遙遠。“陽關”本在隴西。王維《渭城曲》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里“陽關”乃借用,“第四陽關”形容此地比“陽關”還要遙遠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飛渡,而人還得渡越此關……“山胡新囀,子規言語”形容季節的特征,尤其增加鄉思的愁懷,山雀的鳴囀與子規的哀啼益發令人增加千種別意,萬種愁懷。
下闋愁情慘懷的抒發,而極力自我排遣:“憂能損性休朝暮”是一句訴諸理性的語言,詞人說憂愁能損傷性情,休要朝朝暮暮為它所困擾糾纏。他想起醉中曾經寫過的詩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詞人愿自己常常處于酣醉狀態,這樣就可以從憂中解脫,而讓滿川風月去替他人憂愁。“渡水穿云心已許”是一句認命之詞,詞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飄泊異地已不止這一次,對于坎坷的命運心中已早該默認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時光,那么便讓它與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軒一同去領受西山來的風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極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與具象的“小軒南浦”合二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體化,而且給以豁達的態度迎接人世風雨的深層意識也賦予了形象性的特征。“卷西山雨”顯然是從唐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而來,但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蘊,因而更顯得深沉蘊藉。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頌古五十五首。宋代。釋紹曇。 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倚玉樓。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風流。
喜遷鶯 露筋祠。清代。易順鼎。 靈旗風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香街。飄水佩。聞道花時,開遍祠門外。舊內鉤斜,南朝脂井,應笑此湖清太。紅顏盡成廟食,命薄生前何害。柳絲待,待系船重到,綠云如海。
困酒入訶林留宿自公房。明代。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和張寺簿功父得祠。宋代。釋寶曇。 碧海鯨魚快一逢,不為夜雨泣秋蟲。神交已極天人際,玉立仍馀國士風。故壘山川成舊恨,今年桃李著新功。卻應袖取經綸手,留待君王復沛豐。
五桂山飛瀑。明代。梁思誠。 桂嶺插云表,蒼茫天四圍。洪泉劈澗落,寒瀑破空飛。百道穿危磴,千尋下翠微。曉煙洗殘黛,白霧掩輕扉。流響方成韻,聞聲未覺希。香壚思渺渺,廬阜夢依依。雨氣雜晴霰,電光浮夕暉。沿洄卷綃幕,噴薄灑珠璣。低咽青溪玉,斜侵白袷衣。云垂大鵬翼,風助巨鰲威。樹杪層冰折,簾間赤日暉。隔崖煙裊裊,陰壑草霏霏。蜿地長虹似,繃云綵帶非。蓮開太華曉,芝吐雪苗肥。清嘯靈禽和,高吟木客稀。二樓山月白,三島露桃緋。遇物結遐想,觀空悟化機。重林時徙倚,鸞鶴夜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