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宋代。黃庭堅。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桃花盛開,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過天晴,春風溫暖煙靄淡淡,讓人陶醉。
山巒黛綠,水波湛藍,綠水與青山相互映襯著。歌樓酒旗飄動,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當了換酒吧。
灼灼:形容花朵顏色鮮明亮麗。
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葉下垂貌。
醺酣:形容天氣溫暖困人。
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
挼藍:浸揉藍草作染料,詩詞中用以借指湛藍色。
酒旆:旆字讀作pèi,也可寫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故故:常常;屢屢。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804頁
該詞創作于元豐三年(1080年)左右,該年黃庭堅到江西太和縣(今泰和縣)任知縣,上任后,黃庭堅以平易治理該縣,減輕稅負,得到百姓擁戴。黃庭堅此時年輕有為,政績突出,該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鄭竹青,周雙利.《中華詩詞經典 第4卷 》 :學習出版社,2011:2454頁
詞的開頭一句就把最足以作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開,柳條垂拂這兩種典型景物描寫出來。第二句“春色滿江南”,用個“滿”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寫其他景物了,其實這是承上啟下,著意于過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關聯著的,美景還要有良辰襯托。如果碰到風雨如晦的天氣,即使是盛開的桃花,扶疏的柳條,看起來也會令人黯然魂銷。所以接下去轉向對天氣的描寫:“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這里邊包括四種意思:宿雨初晴,惠風和暢,煙靄澹淡,著人如酒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使人心曠神怡,正可以游目騁懷,飽覽自然風光。
下片前三句“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連貫而下,以濃重的色彩,繪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潑”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纖巧者所能辦。
色彩濃麗的山和水,正承上闋“雨晴風暖煙淡”句而來,只有新雨之后,和風之中,天宇澄澈,萬木爭榮,才能為山水增輝。“潑黛”、“挼藍”二句不僅畫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萬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機。寫到這里為止,已經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麗的江南春景畫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還缺少點什么,抬頭望處,看到了“歌樓酒旆”。樓外的酒旗迎風飄動,足以惹人神飛。“故故招人”,生動地寫出了詞人的心理狀態。“故故”這里是故意、特意之義,酒旗當然談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為詞人想喝酒,才產生這種感覺。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運用。酒興發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卻又敗興,所以只好“權典青衫”。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曲江》二首之二)詩意,集中體現了詞人的性格、情趣。
黃庭堅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個字,江南春景層層敘寫,逐步展現。桃柳、天氣、山水、“歌樓酒旆”到結語,層層勾勒,上下呼應,脈理分明,語言沉著有力,意境風神曳,情景兼備,堪稱佳作。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讀史外紀 其六。明代。朱誠泳。 伊耆蓺五谷,有熊占斗綱。人文一以著,堯舜垂衣裳。夏忠商尚質,周文郁有光。繩繩隆治道,國祚綿且昌。春秋互征伐,七雄爭暴強。嬴秦竊神器,再傳二世亡。仁義棄不施,吁嗟良可傷。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宋代。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宴罷千秋節,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金壇王叟六十壽之。明代。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領瑤池秋。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送陶元庸之越。。釋妙聲。 吳越山川一水分,總戎今屬李將軍。旌旗影動黿鼉窟,鼓角聲連虎豹群。徼外遐荒來送款,幕中賓客總能文。想君禹穴題詩處,長向姑蘇望白云。
次韻良佐歇心歌三首。宋代。陶夢桂。 一生受用燕營窠,百歲光陰馬駐坡。晚境喜無干己事,故人遠寄歇心歌。君開經卷塵緣了,我辟山林詩料多。得句卻愁成綺語,何如一意向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