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亸。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
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玉樓春·今年花事垂垂過。清代。王國維。 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亸。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今年的花開漸漸地就要過去了,明年花開應該更繁盛。來賞花的始終是少年人多,就怕少年易逝,我不再年輕。
告誡大家不要討厭酒杯的酒多,如果醉了不如就在花蔭下休息。大家看今天枝頭上的花,早已經不是去年的那朵了。
玉樓春: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歸朝歡令”“呈纖手”“春曉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以顧夐詞《玉樓春·拂水雙飛來去燕》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兩仄韻等。
花事:關于花的情事,這里指花開的事。垂垂:漸漸。
亸(duǒ):下垂。
終古:謂自古以來一直是。
金罍(léi):泛指酒器。
拚:豁出去。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92
2、吳蓓.王國維人間詞閱讀分析——清詞代表性文本閱讀之二: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63
這是一首感時傷春詞,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王國維作于海寧,王國維想起往事,踏青飲酒,感慨少年易逝。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92
從字面上看,這首詞全是白話,沒什么難懂的地方。“亸”字似乎不大常見,但那是唐宋時代常用的字。這里是用“亸”字來形容花開很多壓得枝條下垂的樣子。
全詞通俗易懂,感情顯得直率。但其中不但包含著某種哲理,也包含著況蕙風所說的那種“郁勃久之,有不得已者出乎其中”的詞人的固執。
“今年花事垂垂過,明歲花開應更亸”連用了兩個“花”,口吻里充滿了對花的喜愛和對春天的珍惜。一年之中只有一個春天,人的一生也只有一個花季。對花的熱愛與珍惜也就是對人生的熱愛與珍惜。凡是對人生愛之深,望之切的人,內心常常懷有一種恐懼感,深恐虛度了這只有一次的人生“看花終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屬我。”
因此,在花季將盡之時才有了這樣一副狂態“勸君莫厭尊罍大,醉倒且拚花底臥”。這種狂態,既不同于“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放之狂,也不同于“一日看盡洛城花”的浮躁之狂,倒有些近乎杜甫“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的深悲隱痛之狂。為什么會這樣,結尾兩句作了解釋“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枝上朵。”這兩句,令人聯想到西方哲學家所說的,“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莊浪趨張掖。清代。許孫荃。 酒泉張掖近天山,大漠風云指顧間。莫道行邊人萬里,最西還有玉門關。
夕霞 其二。明代。徐渭。 明霞爛且都,雨歇霽霄鋪。萬國樓臺莫,孤村煙火晡。波鱗銷琥珀,海色上珊瑚。一抹須彌翠,胭脂月鏡孤。
次韻何茂恭重陽前二日見過。宋代。喻良能。 西風籬落興悠然,秋影橫江雁帖天。短發未成吹帽飲,高吟先贈把茱篇。黃花一笑小重九,青眼相看又四年。欲試煙波釣竿手,南湖同上月明船。
洪鐘歌。宋代。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天龍八部生忻悅,外道魔軍失卻蹤。此圓器,大神功,上祝皇王壽不窮。日月長輝邦國靜,臣忠子孝續堯風。昏者醒,愚者聰,民歌鼓腹意和濃。地水火風和一性,剎塵無間體含融。包聲印頑空,鳥樹巖巒風月同。秦時何必驅山鐸,大振金鈴總脫空。時節至,自相逢,肯信無心達本宗。和同一族輸金玉,回向南泉鑄此種。黃昏裹,五更中,下下無空徹底通。近祖遠宗迷識解,聞歸凈土禮金容。涅槃侶,契心同,個個全音贊此功。顯理揚真無二聽,含靈蠢動一時通。受者法,施者空,且無地獄與洋銅。孝子順孫光遠慶,昭文千古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