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云彩,飄浮在星空,把月亮遮住,又吐了出來;月光流動著,在我潔凈的階前,投下了一片陰影。
我與你分隔千里,明月照著我,也照著你,明月啊,你又怎知道,我每夜思戀的心情?
夜夜曲:屬樂府雜曲歌辭,多描寫思婦怨女的情懷。
流影:形容月光清柔流動。
夜色沉沉,明月皎皎,透進了窗戶,女子滿腹牢愁,無法排遣,只好把目光投向空中的月亮。她看的時間很長,品味得很細,只見到一片浮云遮沒了月亮,云飄過去了,月亮又露了出來;月光的影子,灑在窗前階上,移動著。前兩句是借月寫人。中國古代的宮怨、閨思詩總喜歡寫月亮,似乎唯有月亮,才能理解與陪伴孤凄的女子,才能襯托女子思夫的苦思,如李白的《長門怨》說:“夜懸明鏡秋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這首詩也信手拈出望月,來寫女子心理。詩在寫月時,又把筆墨凝聚在寫云上。一個“吐”字用得很形象,杜甫詩有“四更山吐月”(《月》)句,寫月亮從山后出現,歐陽修演化成從云中穿出,更使人感到新鮮,下句寫月影也恰到好處。這就是傳統的“烘云托月”法,云寫得越好,月亮也就越有神采。
三、四句具體寫懷人。自謝莊《月賦》寫出“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一名句后,用望月寫懷人的作品大致都寫人雖然分隔千里萬里,但同在這明月照耀下,彼此思念的心意相同。如唐錢起《裴迪書齋望月》:“今夕遙天末,清輝幾處愁。”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這些,也就是后來蘇軾《水調歌頭》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歐陽修這首詩在寫月后,故作轉折,翻過一層,說這明月雖然照著相隔千里的我們,可你又何曾知道我每夜思念戀人的心;所思念的人,雖然同在月光照耀之下,又是否知道我的心呢?于是把思念之情更加深了一層,由一夜擴展到夜夜,同時把所思之人別離長久、沒有音信的事也隱括其中,由愛、由思又透出了幾分怨來。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訴衷情令。宋代。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元代。方回。 飛鴻離魚網,玉石有俱焚。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玙璠。今代趙廣漢,誰歟哀王孫。粹然東南稟,頑薄推廉敦。悠悠桐江水,父老至今言。聽訟古楠下,審克薛且溫。郡將不解事,禍變生軍屯。婺米給濕腐,營壘胡無飧。出甲火府庫,僚吏爭潰僨。黃堂坐者誰,微服逾缺垣。公急啊府寺,眾涅忽自蹲。大呼好知縣,肩輿坐和轅。卒輩匪怙亂,猾刻專饕惛。各欲贍老幼,等死有本原。公仇斥私橐,致米諸鄉村。稍撫以金帛,汝飽可無喧。頃刻事底定,闔城免屠燔。聲名由此起,褒語本天閽。就擢半刺吏,遄又典大藩。東西浙河節,祥刑謹平反。芟亂保鄉郡,剿馘殲盜根。我時守馬目,鄰疆約相援。天地既翻覆,氣數難預論。箕子歌麥秀,邵平灌瓜園。展轉落閩嶠,勁翮終弗騫。燕趙朔風路,飲馬滹沱渾。據鞍始識面,雞群見丹鵷。乍聚忽驟散,歲月流沄沄。不謂桑梓地,辱公弭朱幡。草堂屈大尹,驚農壓籬樊。屢接月下麈,稍醉花前樽。近之若冰雪,三伏無歊袢。一朝怪事作,傳聞聲為吞。奴告主者斬,貞觀法令存。況乃肆誣衊,奸人執仇冤。眾知無是事,避嫌口若鞬。衢州之駔胥,移文恣瀾翻。至欲加鉗紲,責以徒步奔。意公即自裁,足快私排拫。扁舟載公去,戈戟圍其門。面對事即白,大明揭覆盆。受辱固已甚,何待加辦圈。析爵地千里,如古諸侯尊。飛語一點染,視苦砧上飩。二子縻譏禁,遠睨驚弟昆。竟爾病疽背,不得旋車軒。彼兇甚梟獍,俗薄徒實繁。非人類則已,心愧當自捫。鳴呼古明哲,豈不憂元元。沮溺隱季叔,唐虞有由拳。與其青蠅矢,狼藉污瑤琨。孰與逃閴寂,忍饑擷蘭蓀。我賤無力氣,淖曾不能掀。貧亦靡賻賵,奠酹無雞豚。激烈擬八哀,些歌招公魂。萬古萬萬古,遺退凄乾坤。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
待隱園池亭觀物感懷和韻 其二十。明代。方獻夫。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吳王獵場。宋代。韓維。 吳王昔用武,所樂惟干戈。安知圣人間,祝網解其羅。朝行數田護,暮返論戰多。千載亦何有,柔桑陰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