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jié)。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宋代。蘇軾。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jié)。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jié),處處都有令人賞心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這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xiāng),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
親人所處之地與這里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心碎呢?
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闌珊:衰敗、將盡之意。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
客里:離鄉(xiāng)在外期間。
清明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有上墳掃墓、插柳、踏青、春游等習俗或活動。
落紅: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凄,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
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楚越:春秋戰(zhàn)國時兩個諸侯國名。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
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
夢破:夢醒。心欲折:形容傷心欲絕。
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參考資料:
1、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319-320
2、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38-140
此詞當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zhèn)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38-140
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于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系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jié)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俗,清明節(jié)是祭掃先人塋墓的節(jié)日,但是他鄉(xiāng)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是鴂鳥啼鳴。這是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是“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xù)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fā)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這里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過程加以探索。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知府黃龍圖。宋代。劉弇。 由來昭武勝天臺,淑氣俄鐘命世材。天上月華方攝兔,人間春色已先梅。長庚夢白真無敵,嵩岳生申世有開。直恐龍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來。
贈董士勉歸海州并問訊劉貢寓學正。明代。鄭真。 風云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賓筵且復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
華亭道中。宋代。釋道潛。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荷池小立。宋代。楊萬里。 點鐵成金未是靈,若教無鐵也難成。阿誰得似青荷葉,解化清泉作水精。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憶昨行和張十一。唐代。韓愈。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并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fā)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shù)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了了見鄉(xiāng)國,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頭輕目朗肌骨健,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并,從此直至耇與鮐。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沮溺可繼窮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