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揚子江。宋代。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前幾日伴狂風自去北海漂游,費盡千辛萬苦回到揚子江頭。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針,不永遠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揚子江:長江在南京一帶稱揚子江。
北海:這里指北方。
回從:曲意順從。
磁針石:即指南針。
南方:這里指南宋王朝。
文天祥在贛州知州任上,以家產充軍資,起兵抗元,入衛臨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脫險南歸,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在從南通往福州擁立端宗以力圖恢復的途中,作《揚子江》一詩述志。
《堯典》中說:“詩言志,歌詠言。”詩,一向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詩人運用比興手法,觸景生情,抒寫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對祖國的堅貞和熱愛。
詩的首二句紀行,敘述他自鎮江逃脫,繞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數日后,又回到長江口的艱險經歷。首句的“北海游”。指繞道長江口以北的海域。次句“回從揚子大江頭”,指從長江口南歸,引起三、四兩句。
末二句抒情,以“磁針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戰勝重重困難,回到南方,再興義師,重整山河的決心。“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現了他不辭千難萬險,趕到南方去保衛南宋政權的決心。忠肝義膽,昭若日月。
全詩語言淺近,比喻貼切,字里行間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擬庾子山詠畫屏風詩 其七。清代。張鶴齡。 窈窕排丹闥,回翔出鈿車。春旗拂岸柳,輕吹落山花。似出齊遄室,將宴楚章華。夷庚休畏險,峻坂隔褒斜。
謁岳武穆墓 其一。明代。岑徵。 朱戟成行馬鬣前,壟頭云氣接朱仙。椒漿不是黃龍酒,滴到泉臺也枉然。
讀蘇武李陵司馬遷傳。宋代。華岳。 白旄持節使單于,萬里風煙十載余。柳毅不行沙漠路,卻憑歸雁為傳書。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禽言四首 其三。明代。朱應辰。 婆餅焦,小麥黃熟長齊腰。刈麥作餅婆為喜,豈料南山日日雨。雨多麥損不可食,雖欲婆嗔那復得。
挽京口使君豐郎中十首。宋代。劉宰。 妙年意氣已橫秋,不為身謀為國謀。斥去佞臣談笑里,英名高壓漢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