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簾一片傷心白,云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菩薩蠻·晶簾一片傷心白。清代。納蘭性德。 晶簾一片傷心白,云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白得叫人心驚的月光,映照在水晶簾上;我倆遙遙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發,嗅不到你似霧的濃香。想問候一聲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卻毫無辦法;月掛西天,梧桐的樹陰已經拉得很長。
西風起,蟋蟀聲聲鳴響;不讓憂愁的人兒睡下;秋天還是去年的秋天,可為什么面對秋景,淚水總想流上我的臉龐?
“晶簾”:水晶簾。傷心,極言之辭。傷心白即極白。李白詞:“寒山一帶傷心碧”,皆類于此。此句謂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云鬟香霧”句:語出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這是杜甫寫給妻子的詩,容若用此亦代妻子。此句謂頭發烏黑如云,香氣似霧濃,以此代指所愛所思的女子。“無語”句,承上句,謂所思的人不再身邊,即使天氣寒冷,也無法問她要不要加衣裳,照應了前句的“成遙隔”。“添衣”兩字,平淡深情。“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絡緯”:蟋蟀
“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制衣,如斯似是習以為常,總覺得天長日久,手中好光陰無從消磨。你我似陌上戲春的孩童,看見花開花謝都惘然歡喜心無凄傷。只是今日,你離開我以后,再沒有人為我添衣,管我寒暖,而我亦失去照顧疼惜你的機會。看得見嗎?是一樣的秋色。秋風月夜,我佇立在桐陰之下。仍似去年秋,你知我為何淚欲流?生死相隔,我如此地無能為力。
“絡緯”:蟋蟀。一說紡織娘。
“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去年秋時人尚在,今年秋時,風景不改,人已不在。這闋小令所截取的,不過是生活中“添衣”這么一個細小的事。除卻“云鬟香霧”的指代,言語極平實,上下闋折轉之間也是從容淡定,然而于小處極見真情,凄婉動人之處,似是眼前梨花飛舞,細碎地散落一地,讓人心意黯然。此詞當是康熙十六年秋之作。亦是容若小令中的經典之作。“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的“欲”字更是用的恰倒好處,“欲”是將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一說紡織娘。“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參考資料:
1、張秉戍.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2005-5-1:14
此詞據考證,應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秋,盧氏新亡不久。
參考資料:
1、安意如.當時只道是尋常: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07
李白《菩薩蠻》詞有“寒山一帶傷心碧”,指日暮之時,山色轉深。傷心是極言之辭。傷心碧即山色深碧,傷心白即極白。后人之詞多類于此。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水晶簾內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全詞除卻“云鬟香霧”的指代略露艷色之外,言語極平實。如果知曉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杜甫藏在“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只有艷麗之后掩飾的惘然。
細讀“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欲”字更是用的恰到好處,“欲”是將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
年年秋日,看時光流轉,如習以為常,總覺得日久天長,看見花謝都心無凄傷。待得一日光陰流盡,才醒轉過來。秋風蟲鳴月色深濃,仍似去年秋,你知為飄渺孤鴻?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襯的。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晦翁千載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凜凜和霜威。皇華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鎮日天臺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吳音一闋歌。
和先師宏智和尚五轉位頌·匣里青蛇吼。宋代。釋慧暉。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凈魔佛逼人寒。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題清風閣。宋代。趙抃。 錦川城里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終日為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