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風景古來奇,太守例能詩。先驅負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盡后,葉飛時。雨凄凄。若為情緒,更問新官,向舊官啼。
訴衷情·送述古迓元素。宋代。蘇軾。 錢塘風景古來奇,太守例能詩。先驅負弩何在,心已誓江西。花盡后,葉飛時。雨凄凄。若為情緒,更問新官,向舊官啼。
錢塘江風景從古至今都可稱為奇麗,按照慣例,太守都能用詩詞表情達意。我這個背負弓弩的先驅在哪里?我的心已飛到錢塘江以西。
春花落盡之后,綠葉翻飛之時,細雨凄凄。眼下我正懷著怎樣的一腔情緒?怎敢面對新官,向著舊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①訴衷情,詞牌名,唐教坊曲。唐溫庭筠取《離騷》“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創制此調。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②迓(yà):迎接。元素:楊繪,字元素,綿竹(今屬四川)人。宋仁宗皇祐年間中進士及第。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六月,自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移知杭州,八月到任。述古:陳襄,字述古,號古靈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北宋理學家、“海濱四先生”之首,宋仁宗、宋神宗時期名臣。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罷任杭州知州,赴陳州任知州。
③“太守”句:傅干注:“白樂天(居易)為杭州太守,善詩。初,樂天為蘇守,劉禹錫以詩寄樂天云:“蘇州太守(當作“刺史”)例能詩,西掖(yè)吟(當作“今”)來替左司。”
④先驅負弩:指在前面迎候的官員。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以為寵。”負弩(nǔ):背著硬弓。弩,用機械發射的弓。
⑤誓江西:誓江作浙江,這里指錢塘江。西,向西面飛,此處活用為動詞。
⑥若為情緒:等于說何以為情,或難以為情。按此句與后二句為倒文,應當依照“更問新官,向舊官啼,若為情緒”這一語序來解釋。
⑦更問二句:原南朝陳代樂昌公主詩:“此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按“新官”指后夫隋越國公楊素,“舊官”指前夫陳太子舍人徐德言。 “更問”二句,互文,“新官”、“舊官”前后互相包涵。“向舊官啼”,當是“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的省文。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2、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9月1日:11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七月。杭州知州陳襄罷任,新任知州楊繪正在赴杭州途中,杭州官妓前往蘇州迎接楊繪,蘇軾作該詞描繪迎接的場面。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215-217
上片分兩層。前兩句為一層,寫對杭州風光和長官詩才的贊賞。“錢塘風景古來奇”一句,是對杭州美景的高度概括,涵蓋了時、空兩個方面,用一個“奇”字點明了它的審美特征。杭州是兩個太守做官的地方,從這里落筆來寫就十分自然了。接著,由地方寫到長官:“太守例能詩。”這句由唐詩“蘇州刺史例能詩”變化而來,移用于唐時在杭州交接的新、舊太守,便很精切。舊太守陳襄是位詩人,在杭州與蘇軾多有唱和,有《古靈集》存世。新太守楊繪也是位詩人,原有集,已佚,《全宋詩》尚收其詩十首。杭州“太守例能詩”,后來成了佳話,連蘇軾本人也包括在內了(蘇軾在宋哲宗元祐年間出任杭州知州)。后兩句為又一層,寫對迎候新太守的場景的想象:走在前面迎候新太守的官員在哪里呀?我的心已經從錢塘江向西飛去了。因為楊繪取道西面的蘇州,所以詞人說“心已誓江西”。兩句通過想象和心理描寫,顯示了迎接新太守的熱情和真誠。
下片借當前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送舊迎新時難堪的情緒。“花盡后,葉飛時,雨凄凄”三句,描寫了秋天花謝葉落,苦雨淅瀝的景象,渲染了蕭瑟凄涼的濃厚氣氛。如此著筆,完全是為了烘托送舊迎新時的難堪:“若為情緒,更問新官,向舊官啼。”意思是說,還要問一問兩位太守,當新官面對舊官,杭妓哭笑不得的時候,你們的感受如何呢?其所以如此問,是因為唐宋時赴任迎任,有官妓為先導的風習。這里運用了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典故,卻作了“質”的改造,使原來的“悲劇”變成了“滑稽劇”。試想對身為官妓的“杭妓”來說,前任“舊官”與后任“新官”杭州太守哪里是什么前夫、后夫?既然如此,又哪里談得上什么哭笑不得!詞人這樣寫,只是一種游戲筆墨,向兩位同僚尋尋開心,從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說是友誼的一種表示。
全詞圍繞著送舊官、迎新官來寫,且采用用典的寫作手法,既贊美了風景,又有對人物的評價和細致的心理刻畫。雖是應酬之作,但表達得很風趣,也沒有阿諛之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重到南頭。明代。陳墀。 軺車兩度海之涯,歷歷云山眺望賒。鬟髻短裙歸洞女,蓬門矮屋賣鹽家。半生不愧關西節,萬頃還乘博望槎。贏得耕農笑相迓,道傍爭獻長官茶。
食酥二首 其二。宋代。曾幾。 土酥絕類穆家兒,好著崔家饤坐梨。如夢甘寒千百顆,雪肌相伴出關西。
自贛石舟行數百里山水多可游涉未能申獨往之興記以八絕 其三。明代。黎民表。 棟宇非長物,弦歌有妙思。畸人雖委蛻,幼婦獨留碑。
雜興十首 其一。宋代。方一夔。 前程在處暗危機,脫跡紅塵入翠微。清水一竿張釣具,白云四壁掛樵衣。馬惟畫骨空嗟瘦,龍不點睛那解飛。差有陳編相伴住,時將詩句洗前非。
犍為王氏書樓。宋代。蘇軾。 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戛巖花春。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遠戍長苦辛。先登搏戰事斬級,區區何者為三墳。書生古亦有戰陣,葛巾羽扇揮三軍。古人不見悲世俗,回首蒼山空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