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平春水,菱荇縈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輕桹、游魚驚避。晚來潮上,迤邐沒沙痕,山四倚。云漸起。鳥度屏風里。
周郎逸興,黃帽侵云水。落日媚滄洲,泛一棹、夷猶未已。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個甚,煙霧底。獨愛莼羹美。
驀山溪·湖平春水。宋代。周邦彥。 湖平春水,菱荇縈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輕桹、游魚驚避。晚來潮上,迤邐沒沙痕,山四倚。云漸起。鳥度屏風里。周郎逸興,黃帽侵云水。落日媚滄洲,泛一棹、夷猶未已。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個甚,煙霧底。獨愛莼羹美。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鏡,菱荇纏繞在船尾。眼前綠意盎然,水霧迷蒙,撲入游人的衣襟,輕輕拍著桹,水里的游魚都避讓開來。傍晚潮水來臨,淹沒曲折綿延的岸沙。四面環繞著青山。云霞漸漸升起。飛鳥從這重疊的山巒經過。
周郎興致閑適,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濱之地更顯艷美,自由自在地劃船槳,意猶未盡。與吹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這番,為什么呢?在這云煙霧氣當中,獨獨偏愛故鄉莼羹的美味。
驀(mò)山溪:詞牌名,又名“上陽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雙調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韻。
菱荇(xìng):泛指水草。菱:一種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種浮于水面的白莖紫葉的水草。縈(yíng):纏繞。
空翠:指帶露的草木的葉子又綠又亮,像是要滴下水來。
拊(fǔ):拍,擊。桹(láng):捕魚時用以敲船的長木條。
迤邐(yǐ lǐ):曲折綿延。沒(mò):淹沒。
屏風:喻重疊的山峰。
周郎:作者自稱。逸興:清雅閑適的興致。
黃帽:指頭戴黃帽的船夫。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媚:嬌媚,這里是艷美的意思。滄洲:水濱之地。
棹(zhào):船槳。泛一棹:指用槳劃船。夷猶:徜徉,從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
玉簫金管:管樂器的美稱,也指吹簫弄笛的美人。
莼(chún)羹美:指隱居的樂趣。
參考資料:
1、劉揚忠.《周邦彥詞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55頁
這首詞寫羈旅仕宦之愁。從詞中流露的不再迷戀功名,而要回歸自然的情緒,以及“夷猶”一語所表現出的在用舍行藏之間的猶豫、矛盾心態來看,應是中年以后的作品。
參考資料:
1、周邦彥著 謝永芳注評.《周邦彥詞》.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第41頁—42頁
周邦彥是錢塘人,錢塘的軟糯甜美在他的詞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湯圓,妥帖細膩——讀來是朗朗上口的渾然天成,探究起來又全都是工巧。這首《驀山溪》講一次春日郊游,讀起來真的讓人如同春風拂面,不飲而醉。
細究起來,大概因為詞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韻腳上,單韻母且齊口韻讀起來氣息綿密,扁平,在聽覺上就好像絲絨的皺,水上的痕,綿綿蕩遠。
上片描寫黃昏里的船行。他說泛舟,你卻不覺得水花四濺,好像每一棹都是溫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繞著船尾,晚來的潮水,不急不緩儀態萬千,“迤邐”沒過沙灘,而遠處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隨意地擺了一個“倚”的姿勢。
所有的動詞都經過仔細考量,烘托出一種似有似無的纏綿。“云漸起,鳥度屏風里”一句是轉一景由遠而近,情由實而虛。如同我們看電視的片頭曲,空鏡頭搖過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尋常百姓家。
整個上片是周邦彥式的對于章法結構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風荷,移步換景,卻又回環往復,一唱三嘆。上片與下片之間,用“鳥度屏風”一句虛實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轉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寫情,重用典,卻因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顯得掉書袋。下片幾乎可以說是無-字不用典,卻因為精巧的安排,脫胎換骨,成為自己的博雅之句。
說江南的風流,自然少不了音樂,在周邦彥的這首詞里,周瑜不再是火燒赤壁的將領,而是“曲有誤,周郎顧”的音樂家,黃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雙槳泛舟夕陽,是十分的風流。
有趣的是,周邦彥也可被稱作“周郎”,他也曾經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彥就寫道“惆悵周郎已老,莫唱當時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彥一語雙關,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應自己這次的出游。“玉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蘭之世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在這里卻是反用一---邊是華麗的樂器,美艷的女子,一-邊卻是黃帽青鞋的樸素詩人,而隔開華美世俗與清淡自我的是詩人的人生追求——“煙霧底,獨愛莼羹美”。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舊有歙硯雅宜墨鑱賤號于陰以亂亡去十余年。元代。艾性夫。 冰蠶吐絲寒玉蒼,老龍磨角玄云香,半生食汝充饑腸。正爾悒悒傷弓亡,一日到眼驚余皇,欲呼未見誰鬣長。庸奴自愧取不臧,艴然持之走蓋藏。嗚呼得失安可常,我不善保遺渠殃,茍能藏之殃而祥。但隨牛后失所當,枯竹尚作神龍驤。安得石精變化飛墮桑君旁,塞翁失馬心清涼。
江南意。明代。高啟。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學成采蓮唱,曉出橫塘上。舟小復身輕,隨風兩搖蕩。歸時曲岸傍,恰見貴游郎。輟歌欲轉棹,花淺不堪藏。將嗔卻成哂,相問那能隱。雖憐郎意深,終嫌妾家近。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煙波三十里,都是斷腸情。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奉和劉泗英四十六歲生日感懷即步元韻辛巳。近現代。常燕生。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投贈刑部尚書不忽木公。元代。趙孟頫。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大木明堂器,朱絲清廟弦。吉人詞自寡,君子德為先。斷獄陰功厚,優儒禮數偏。我非天下士,人謂地行仙。山好雙游屐,溪清一釣船。賦詩時遣興,好客恨無錢。政爾韋編絕,俄聞束帛戔。風塵驅驲騎,霜雪灑鞍韉。別婦經春夏,離鄉整四千。家書愁展讀,旅食困憂煎。郎位蒙超擢,官曹幸接聯。屢聞哦鄙句,信或有前緣。知己誠難遇,捫心益自憐。樊中淹澤雉,春晚怨啼鵑。驥病思豐草,鴻冥羨遠天。仁言如借便,白首向林泉。
王晦叔惠聽雨圖次蔡韻奉寄 其一。宋代。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